引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隐士风度历来为人所称道,但他身处闹市却能安然自得的心境实在太难得,所以想要过隐居生活的人还是隐居深山居多。当然并不是说他们比陶渊明就低了一筹,只要真心为了避世而居,无论哪种形式都没有区别。

01

人类在本质上就是群居性生物,从远古的先祖开始就是依靠齐心协力才成为了万物的灵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也就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很难做到整体分割开。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害怕孤独的,都渴望能有人与之交流,亦渴望他人的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一琴子照片

然而,除了主流社会价值观外,也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向往隐居生活。比如商周交替之际的伯夷、叔齐两人,因为耻食周粮,所以在首阳采薇而食、避世隐居,最终饿死;晋代更是隐士层出不穷,成为一时风尚,盖因为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南朝齐文学家孔稚圭作名篇《北山移文》,其中痛斥了沽名钓誉假冒隐士之辈。当然今天不是为大家剖析隐士的由来和其心态,而是为大家讲一个广西小伙当隐士的事,他遁入深山避世8年,后来还与女徒弟结婚生娃,他的名字叫吴一琴子。

▲吴一琴子照片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又有一种世外高人的风范。吴一琴子,出生于广西梧州的一户贫困人家。与许多贫困人家一样,吴一琴子有许多兄弟姐妹,这让一家人的生活愈发窘迫。吴一琴子为了补贴家用,只好早早辍学出去打工,一个人在社会上漂泊。但是吴一琴子当时只有14岁,不可能干什么力气活,也没老板愿意冒着招童工的风险录用他。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吴一琴子只好四海为家。

02

吴一琴子生活的转折点出现在他去到湖北省道家圣地武当山。当时,吴一琴子在武当山遇到了一位武术家。没错,跟很多话本小说里的故事一样,从此吴一琴子开始了拜师学艺之路,武术家除了一身武术外,还弹得一手好琴,他也把这项技能一并教给了吴一琴子。山中不知岁月,吴一琴子这一学就是16年过去。终于,吴一琴子学成了师父的技能,于是辞别师父下山卖艺闯荡。吴一琴子渐渐在社会上闯出了名头,收到不少来自国家和商业组织的演出邀请。最终,吴一琴子和朋友搭伙开了一家琴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当山风景俯瞰

然而,这样的安稳日子却没能过多久,就因为一场意外而被终止。当时吴一琴子和两个朋友去西藏游玩,结果路上不慎出了车祸,两个朋友当场去世,吴一琴子侥幸活了下来。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只又遇打头风”,吴一琴子经历生死一线回到琴行,结果才发现自己曾经最信任的兄弟竟然趁他不在,把店里所有资金包括客户订购的古琴席卷一空。吴一琴子只好拿出自己的积蓄赔偿给客户,这下又与刚下山时的两袖清风无异了。虽然吴一琴子凭借一身本事还可以东山再起,但是兄弟的背叛让他伤透了心,从此厌恶起人世间的丑恶,产生了避世隐居的念头。

▲吴一琴子和妻子合照

有了避世隐居的念头后,吴一琴子着手准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带着自己的行头回到了荒无人烟的深山上,从此过起了真正的隐士生活。这时候有一名叫朱双琴的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朱双琴本是一名普通工人,同样厌倦了生活的压力,决心上山学艺。当她得知吴一琴子的琴艺高超后,决心拜他为师学习琴艺。两人日久生情,最终结为夫妇,膝下已经有两个女儿。

▲吴一琴子与朱双琴合影

如今,吴一琴子和夫人的隐居生活平静且安宁,山上几乎没有电子设备,也没有亲朋好友来拜访,每天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棋、弹琴、耕种,就是这对隐士夫妇的日常生活。他们住在一间茅屋中,屋前有桃花千树,屋后有小桥流水,屋旁还有凉亭一座,风景清幽别致。而且这里不通车马,步行需要很长的时间,几乎与外界的喧嚣完全隔离了。吴一琴子在生活中也有一些规矩,比如过午不食,这对现代人来说不可思议,但吴一琴子却能自得其乐。很多听说了他的事迹的人前来拜访,吴一琴子也明确表示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结语

现代人很少有能忍受田园生活的枯燥乏味,很多人只是当成紧张生活中的调味品对待,但吴一琴子却能在体验过俗世繁华后,在几乎脱离现代科技的环境中生活8年而不改其乐,这无疑是真正隐士的风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吴一琴子此时的心境,岂非孔子所称贤乎?

参考资料:

《饮酒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