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长的手指触碰琴弦,震动出悦耳的声音,再被琴箱吸收扩散……弹拨乐器总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今有吉他古有琴,配上人声合唱,各有一番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尤其喜欢自弹自唱,为此专门有一个词“弦歌”,指的是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用于歌唱的古老艺术形式,历代的文人弹琴曲时所唱的就是歌词。唐代之前,很多琴曲因为无法保留而失传了,但歌词却通过文字的方式得以保留下来。唐代文字谱创立之后,琴曲保存的相对多了一些,比如说众所周知的《阳关三叠》就是改编自诗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中国古代的弦歌,有弹琴来配合歌唱的,也有为了琴音来歌唱的,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弹自唱是免不了了。这种方式可以说是让内心的情感更好地抒发出来,声音从指端发出,达到表里如一,人琴相合。

《周礼·太师》有一段,讲述的是教授六诗,分别有风、赋、比、兴、雅、颂。这其中的关系,则是以六德作为根本、以六律作为音声、以六诗来协调六律,用弹琴来配合唱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琴操》中的九引、十二操、河间杂歌都是弦歌,这些曲目,往往是将感慨愤满之志,通过言语来表达,一旦言语都难以表达的时候,就会用歌曲来诵咏、当诵咏还不足以表达的时候,就抚琴而弹,这时候就是以歌来配合弹琴。

在《舜典》里曾有说道:“作诗以言志,高歌以咏言,作声以依咏,演律以和声。”这是古代掌管朝廷音乐的官——典乐,教人乐理的顺序。

当声音以歌唱咏诵为依托的时候,节奏变化就不容易出错;音律和声音和谐共鸣之时,音乐的清浊高低往往也是正确的。只有通晓乐理的人才能擅长弦歌。

孔子曾经删改《诗经》的时候,经常通过弹琴唱和,能够达到通畅的才收录,所以诗经中有三百篇内容都可以制作成琴曲。可惜到了汉代,遗留下来的弦歌越来越少,大部分都遗失消亡了。

经历唐宋之后,随着琴曲创作越来越多,弦歌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明代的时候,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当时的一些琴家主张借用古代诗词歌赋来谱曲,过分强调“正文对音”,从而使得词曲过于拘束,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弦歌的发展。到了近代,很多弹琴的琴家,很多都不再吟唱歌词了,只是反复弹奏琴曲,将弦歌作为琐碎的俚俗去掉了。

其实,古琴就好比吉他一样,琴曲本身是动听的,但歌声的加入,往往更具感染力,而且,弦歌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包含了许多诗词歌赋,文化复兴之路,如何能缺了这一门艺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