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的钱,好像大多不属于文化人;但是文化人,兜里应该有点钱。

“好东西生产出来,不会卖,什么也不是。”王朔说这话丝毫不加修饰,在他眼里,生产出来的东西跟母鸡下蛋一样,要有价值,要能卖个价钱。他不止一次这样赤裸裸表达,当年住在徐静蕾给他买的北京住宅时候,他说“我是软饭硬吃”。

王朔如此爱钱,怎么没能成为一个商人?为一个爱钱的文人,他有没有损伤了文学?

王朔从小在军人家庭中长大,父亲王天羽是一名军官教员,算是个干部家庭。父亲很爱读书,王朔也受其影响,小学时就能写五千字的检查,最常写的一句话是“做了阶级敌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儿”。十五岁时因为打架进了公安局,彪悍的人生从小就开始了。

这个倒霉蛋1976年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四五"事件,由于他人诬陷,被关押了三个月。至此,还看不出来王朔对金钱的直白渴望,包括在《看上去很美》里,描写孩子们的心理活动里,除了反叛和嚣张调皮,没有找到童年爱钱的苗头。

到了1977年,王朔在中国海军北海舰队水面舰艇部队服役,当的是操舵兵,后来去了青岛市401医院当卫生员。这位满嘴北京腔的大老爷们,天天学打针输液、战地救护、伤口缝合、人体解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医院服役的时候,王朔写出了处女作《等待》,投给了《解放军文艺》,没想到直接发表了,寄来二十五块钱稿费。对于当时王朔所在的部队401医院里,三餐见肉,一天伙食标准才一块二,这算是一笔巨款。

79年,王朔尝到了钱的甜味。那时他跟着朋友去了广州,当了一阵“倒爷”。当时部队给了王朔3000块钱,让他买彩色电视机,这家伙胆大得很,拿钱到汕头倒录音机和电视,300块的录音机拿到北京卖600块。王朔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写作上:“小说有意思吗?在金钱面前全傻了。”钱虽然好挣,但是拿着部队的钱当倒爷,这算违法。

第二年他在解放军文艺社工作了几个月,就从部队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担任业务员,从这里开始真正接触了商业,待遇依然寒酸:每个月工资36元,那时全国人均工资是63.5元/月。

八十年代的经济开放冲击,做个体户是一件流行的事情,当时王朔有个朋友叫叶京,开了家饭店,因为需要三个法人就把王朔拉上了。王朔是挂名,叶京是脾气大,后面饭店当然是倒闭了。

83年他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不但没赚到钱还多次被骗。

后来王朔回忆起这段经历:“在我的短短的经商过程中,最不堪回首的就是见人。本不是意趣相投,为了钱坐在一起……”按他的性子,跟别人社交明显是一件非常别扭的事,“装笑面虎”他是一刻也嫌多,胡扯乱掰的本事只能在文字里作妖了。

经过这系列挣扎,王朔还是回归到了写作上,因为真的没任何事干了,不写小说就没什么出路,做生意不是他的天赋所在。但是商业意识没有丢掉,他敏锐捕捉到人们喜欢的内容,创作出了一列好卖的作品。“我写书就是为了卖钱。(王朔《无知者无畏》)”商业嗅觉在文学上大放异彩,一发不可收拾。

他先是根据自己恋爱经验,写出了《空中小姐》,84年挣到稿费360元,吃饭都嫌少。86年发表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给他带来了金钱和名誉,手头上开始宽裕起来。

那个年代,敢于说真话和有道理粗话的文人比较少,王朔就是这一颗闪闪的大玻璃碴子,同一年他发表了一篇《橡皮人》,第一句上来就是: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时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朔不可阻挡地火了,1988年四部改编自王朔作品的电影《顽主》《轮回》(改编自《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纷纷上映,电影里说真话、接地气粗话成为流行语,“爱你没商量”、“玩儿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虏获了大量人心,王朔的地位也随之高涨。

“我是有些生意眼光和商业头脑的(出自《无知者无畏》)”,90 年代初, 当他发现老百姓不满于当时人情关系的冷漠, 渴望一种稳定、安详、温馨的人伦关系,他就从小人物着手切入,展示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望,创作了感动千万人的《渴望》。

他发现人们生活的怨气无处发泄, 渴望一种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时,他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六个性格各异的人汇聚各色想法,个个都是人精,唇枪舌战碰撞出幽默和笑料对白,“听着看”都觉得很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这是“消费型文学”也不为过,本身就是冲着销量好、能流行来的。这一点,王朔是文人中的骄傲。

然而,王朔为了钱不安分起来,1994年王朔拉上冯小刚投了十万块,成立了“好梦电影公司”,准备大干一场,这一年华谊兄弟成立了。

后来很明显地,华谊兄弟很牛,“好梦电影公司”泡都没有冒一下。“好梦电影”一共三个人,计划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叫做《好梦献给你》,投资方催促开机时候,剧本居然还没开始写!

最终一部电影也没拍出来。公司解散后,过了半年,冯小刚终于将王朔的作品《好梦献给你》改编成了《甲方乙方》,席卷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没成功,王朔这时也不是那么缺钱了。公司倒闭后他去了美国,又回来了。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

“我是一个拜物狂, 那种金钱的东西我很难拒绝, 我看有钱比什么都强。”

“也想过,清夜难眠,扪心自问:可不可以只爱真理不爱钱……想了又想,不能!”

所以说,爱钱有很多种途径,当文人是其中一种,王朔想做商人,只能当文人中的商人,当不了商业中的文人。

为钱写作放在以前难免有人说庸俗,但如今应该没有人反对了。要是曹雪芹当初写书能卖钱,也不至于“举家食粥酒常赊”,四十多岁因贫病无医就挂掉;蒲松龄当年主要收入,还是靠做有钱人家的老师和助理,写《聊斋志异》是附带的,活到七十多;韩寒也说过,玩车是他写作卖钱的主要动力之一。

要说这时代干活不点钱,还真想不明白是干嘛来了,难道你是要来耍流氓?

王朔算是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位了,被人说是耍流氓他也乐意。

07年一向口无遮拦的王朔在谈到这几年的生活时竟称,“都以为我有钱啊,其实我的房子是徐静蕾给买的。”并且认为这样的事情很平常:而且我是吃软饭出身的,我是软饭硬吃。

谈到给女儿成功的标准: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傻子知道吗?!

都说钱是个王八蛋,可它长得真好看。王朔算是个汉子,把文人挣钱这件事落实得很到位。

还记得唱着《生如夏花》的朴树,主持人问朴树:你来我们节目的理由是什么?朴树:我靠这个赚钱,我这段时间真的缺钱。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也曾坦言:我写诗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

写作俗不俗,不在于为钱这件事,而是在于人。有的人,不管干什么,都会带着一股俗气,碰巧来当个文人了,于是就成为俗气的文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K台

你觉得王朔价值观对否?

2020-11-10  PK已结束  6人
  1. 1. 有钱就是爷,当爷有什么不好的
    67%
  2. 2. 文人还是不能太宣扬,文学要纯粹点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