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读过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出现在小学课本上,是明代官员于谦所写的《石灰吟》。于谦本人从小有着崇高的志向,他学习非常用功,据说他是在一座石灰窑旁边看到了老人们煅烧石灰的画面,他看到后心有感慨,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石灰吟》,这首诗是于谦十二岁写的,也代表了于谦对未来有着远大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是于谦未来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24岁时入京参加会试,考了第一名,后来于谦任兵部左侍郎时屡屡为民上书,在任期间他常常兴修水利、施药散粮,政绩颇高。但是因为自己太过正直,屡屡受到当时的宦官王振的打击。直到正统十三年,于谦任兵部左侍郎,协理军务,那年他已经五十岁了。

而于谦任官时在位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在他没登上皇位之前,就很钦佩他的太爷爷朱棣的行为,认为他带领军队征战四方,既威风还提升了国家的威望,于是在他登上皇位后也想带兵出征,当时蒙古族人时常侵犯明朝边境。朱祁镇常常想着带兵征伐蒙古人,但其实就是想出去耍耍威风。在他安排好国家事务之后就率兵出征了,没有想到的是明英宗运气实在太差了,刚出去就碰到了蒙古人,一番作战之后,英宗不幸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人手里握着英宗这个大宝贝自然是想和明朝做交易了,此时蒙古瓦剌进一步南侵,明朝都城危在旦夕,留守在明朝负责国家事务的朱祁钰急忙召唤大臣一同商讨对策。其中有人选择迁都,撤回南京,而于谦临危受命成为兵部尚书,他反对迁都。他率领22万官兵,经过认真思考,精心部署,列阵九门,誓死也要抵抗蒙古大敌,他还扶持郕王即位,通过此举稳定民心,也向蒙古表示自己已经有了新皇帝,蒙古人手中的皇帝对他们不再有威胁作用了。经过5天的激战,于谦率兵击退了瓦剌部的进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后来朱祁钰授予他少保的官位。之后,蒙古人认为手里的皇帝没什么利用作用了,就让他回京了,当然此举也是想引起他们兄弟二人争夺皇位,这样蒙古就能趁虚而入了。

明英宗在回京之后就被他的弟弟软禁在南宫,明代朱祁钰废掉了英宗儿子的储位,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后来,代宗病重,英宗在此之际,拉拢旧臣冲出南宫,进入东华门,来到奉天殿行即位典礼。英宗复位成功后,就开始清算旧账,他把于谦等人送进了大牢,将代宗朱祁钰幽禁。不久后听信奸臣的进言处死了于谦和大学士王文。曾经在国家危难关头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于谦就这样被处死,死后还被抄了家。

很显然,于谦当时扶持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上位就是为了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而已,毕竟不能让蒙古族威胁牵着鼻子走,而英宗回来后,于谦他也不知该怎么办了,只能先稳住代宗,毕竟惹出祸事的是英宗,他也需要承担责任。但是于谦也没想到英宗能够夺回皇位,还听信小人谗言将他处死。好在英宗儿子即位后,在众人的努力下,于谦得以洗刷冤屈,恢复了他的名誉,并将于谦在北京的故居改为“节忠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为了拯救国家力挽狂澜,他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那样的选择也必然会得罪明英宗朱祁镇,他心里肯定思考过这些问题了,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也体现出他对国家、对百姓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