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太子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如果处理不当,整个国家都会为之一荡。历史上有太多关于太子的故事,并且很多故事会起到警示的作用。例如赵武灵王处理太子事件,在历史上已然成为警示后世帝王的标签。那么赵武灵王处理太子事件是怎样发生的?这件事给予后世帝王怎样的启示呢?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一个了不起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之下,赵国成为当时非常显赫的国家,就连秦国都不敢侵犯赵国。不过赵武灵王虽然拥有很高的政绩,但是在废立太子的事情上却犯了傻,他废立太子的做法不仅给赵国带来严重的危机,而且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赵武灵王废立太子

如果废立太子有正当的理由,或者因为旧太子为人不正,或者因为旧太子自愿被废等,都不会引起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或者因为国君偏爱,或者因为新太子为夺权而陷害旧太子等,基本上都会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赵武灵王废立太子的理由就是后一种,由于他偏爱宠妃吴娃,也因此偏爱宠妃所生的儿子赵何,甚至废掉赵章太子,然后立赵何为太子。这种不正当的理由,自然给赵国带来了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武灵王废立太子带来的第一个危机就是威胁到了赵何的统治。赵章本来就是太子,而且也没有犯错,一直本本分分的,按道理说,如果赵章没有得病去世的话,那么他就是将来的赵王,但是赵武灵王却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废掉了赵章,让年幼的赵何当太子。

后来赵武灵王曾经想过将赵国一分为二,然后分别交给两个公子管理,但是这个想法却无疾而终。赵章从被废掉,到本指望能够得到赵国的一半土地,最后到只能被封为一个大臣,这样赵章心理很不平衡。因此,他就发动了判断,目的就是消灭赵何。但是最终却失败了,虽然赵章失败了,但是他的行为已经让赵何的统治受到了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武灵王带来的第二个危机是自己被逼死。赵章在叛乱失败之后,就逃到父亲这里躲避赵何军队,但是赵何军队却围住了赵武灵王的宫殿,后来赵章被除,但是包围赵武灵王的军队还是没有撤退,因为这些人害怕自己现在包围了国君的父亲,那么将来会不会被报复。于是这些人干脆将赵武灵王逼死了。赵国内部发生了如此大的内乱,自然导致国内动荡,赵国自从衰落。

《资治通鉴》记载:以章故,围主父,既解兵,吾属夷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赵武灵王废立太子的启示

赵武灵王作为一代国君,赵国是从他手中崛起的,同时也是在他手中走向衰落的,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他所主张的胡服骑射,给赵国带来了军事上的强大,强大到秦国都不敢贸然侵犯。但是他也是赵国衰落的原因之一,由于他的偏爱以至于两个公子互相攻击,进而导致了两个后果,一个是自己被逼死,照顾没了赵武灵王,就像船舶没了导向一样,没有了前进的迹象;二是赵国国力被大量消耗,从此走向衰落。

赵武灵王在废立太子上,由于里有不当,使得旧太子赵章心怀不满,一些原先支持旧太子的人也对此心怀不满,但是他们不敢将气撒在赵武灵王头上,所以只能撒在赵何这个几乎没有什么攻击的新任国君身上。这样一来,很容易引发赵国内部动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从赵武灵王废立太子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太子的废立不仅仅关乎国君一家之事,更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太子就是未来的国君,关系重大,不能仅仅凭借喜好就做出废立的决定,必须依照传统原则,只有依照传统原则,才能使得众人信服。

反之,如果不按照传统原则,仅仅凭借个人的喜欢与否,那么不仅旧太子不服气,就连其他大臣也会感到不服。赵章在这个故事当中,是很被动的,太子之外被父亲废掉,打不过赵何,最后就连自己的父亲都保护不了自己。他的悲惨经历几乎都是拜他父亲所赐。

所以,尽管赵章的下场比较惨,但是这并不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在被废掉太子,然后又有可能拥有赵国二分之一的土地,最后却只能被封为安阳君,这样的经历换做任何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承受不住。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