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起伏,在历史的宫殿中步行,那一幅幅恢弘壮丽的画卷,让人无比地感叹,那段挥之不去的历史。有人把历史形容成一座充满迷雾的森林,走在其中,时不时给你带来一些惊喜,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毫无头绪的谜团。

也有人把历史形容成一部尘封的古卷,翻开第一页,你就会被上面所弥漫的灰尘迷了眼睛。但当你看得越来越清晰,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沉浸其中,穿越了时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朝历代的君王,渴望能够流芳百世。然而数千年过去之后, 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寥寥无几。不过在清朝时期出现过这样一位杰出的帝王,被后世称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康熙在位期间,整个清朝的国力空前的昌盛,他的所作所为和种种功绩,无一不令后世感到钦佩。

然而在康熙有生之年,却一直愧对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周培公。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曾经记录过康熙对周培公的愧疚之意。那么在历史当中,康熙究竟做了什么事?才让他一直没有办法原谅自己对周培公的所作所为。

动荡不定的朝野格局,少年康熙立志平叛

康熙刚刚继位的时候,各地藩王拥兵自重,已经成为了朝廷最大的隐患。诸多藩王当中,以吴三桂为首,画地为王,隐隐约约,有国中国的趋势。对于这样的情况,康熙心知肚明,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能够解决。一方面是因为刚刚继位,在朝廷当中并没有自己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是藩王实力雄厚,朝廷如果选择与之开战,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有些差强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如此,康熙仍然选择削藩,这项举动必然会让各地藩王心有不满。随后就爆发了清朝时期鼎鼎大名的三藩之乱,当时康熙将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到察哈尔王身上,希望他能够暂时出兵帮助自己。

不过察哈尔王就像是一个墙头草,远远地观看朝廷与三藩之间的斗争。不管双方哪一个胜利察哈尔王最终都会出面清理战场,被逼无奈,康熙只能选择自己想办法。

周培公锋芒展露,成为康熙左膀右臂

危急关头,康熙决定任命周培公为抚远大将军,从各地凑出了一支乌合之众。这支军队与常年征战沙场的三番相比,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而周培公本身也是一个文官,领兵打仗并非其所擅长。奈何国难当头,周培公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重任。

不过周培公在军事天赋方面的表现出乎意料,最终将三藩打得溃不成军。而当时的周培公和图海已经掌控了大清30万兵马,三藩尚且没有平定,朝廷当中就已经有人开始担心周培公,有可能成为第2个吴三桂。

清朝期间,帝王之术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平衡各方势力。而当时的朝廷由两股力量组成,一股是以索额图为主,另外一股是以明珠为主,双方之间因为党争闹得不可开交。

一开始他们都想拉拢周培公,可惜周培公一直保持自己第三方的身份。在一次向康熙的建言当中,他提出康熙应该立二阿哥为太子。这个举动惹恼了明珠,与此同时索额图又是一个鼠肚鸡肠的人,加上周培公平定三藩的功绩越来越大,担心周培公在朝廷中的实力会逐渐超越自己,于是联合明珠,一起在康熙面前不断诽谤周培公。

03康熙过河拆桥,背后实属无奈

原本康熙一直希望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的斗争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这两位后期党争现象严重,因此康熙希望以周培公这样的人为标准,在朝廷里面重新扶持一个第三方势力。

遗憾的是周培公是一个汉人,这在当时满清的天下里,已经引起了诸多满清贵族的不满。再加上周培公当时掌控30万兵马,很有可能会成为第2个吴三桂,因此康熙只能选择将周培公发配到盛京。

当时的盛京,天寒地冻,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对于周培公来说,去到这样的地方,几乎就等于结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不过康熙这样做,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

周培公本身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如果继续让他卷入党政的漩涡中,很有可能会危及他的生命,因此把他送到盛京也是为了保护他。后来台湾问题爆发,康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周培公。然而当他想要重新启用周培公的时候,周培公已经病入膏肓,成为了康熙心中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