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住房从单纯的居住变成拥有更多含义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经济生活名词:

刚需。

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刚性需求。

大部分刚需的特点是满足生活必备的首套或所在城市的唯一住房。

不管目的是结婚、安家落户还是孩子上学,刚需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各个城市的刚需购房族有着怎样的数字特征呢?

前两天贝壳研究院发布了《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给我们从数字角度解读了一些有意思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价格是刚需族最关心的问题,在被调研的30个城市中,有总价高达350万元的北京,也有73万元的沈阳,相差接近5倍。

具体来看,超过300万元总价的城市有2个,分别是北京350万、深圳345万元;

200-300万元总价的城市有3个,分别是上海295万、厦门266万、杭州226万元;

150万元以上总价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广州198万、南京190万、宁波175万、东莞160万、苏州159万元。

这里还是以北京和沈阳为例。

北京刚需总价门槛是350万元,根据链家9月份北京市场二手房均价62209元每平米计算,刚需们的购房面积只有58平米左右;

沈阳刚需总价门槛是73万元,同样我们使用链家9月份沈阳的二手房均价10070元每平米计算,刚需们的购房面积是73平米,面积上比北京大了约25%。

越是房价低的地方对于刚需的购房压力越小,这点在数据上也得到了体现。

从“大面积-低价格”角度作为置业友好度对比的话,四个一线城市和厦门、南京等城市属于典型的“小面积-高价格”也就是置业友好度很低,相反沈阳、烟台等二线城市置业友好度较高。

不过这与城市的吸引力并不是正相关关系,综合来看一些价格居中的新一线城市吸引力反而更高如武汉、成都、苏州等城市。

除了价格,本次研究还把焦点放在了另一个指标上:

购房年龄。

根据结果,天津以37.5岁的刚需平均购房年龄居首位,其后分别是36.7岁的上海、35.5岁的北京。

30个城市中只有重庆的平均刚需购房年龄是29.4岁,其余29城全部超过30岁。

购置年龄的普遍增加至少说明一个问题:

收入的增幅没有赶上房价的上涨幅度。

所以刚需一族即便通过“六个钱包”也难以买房,只能以时间换空间,在较大的年龄阶段才能买得起自己的刚需住房。

不过,刚需一族的购房年龄增加并不意味着全体购房人年龄的增加,以天津为例,刚需购房平均年龄是37.5岁,而天津整体平均购房年龄只有35.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是哪一类?又在哪一个城市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