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确立了文官政治导致了士大夫政治地位大大的提高,形成了士大夫与君主共同治理的天下局面。随着对于士大夫越发的重视也激发了士大夫的从政精神。宋代外部环境并不像内部一样十分的安定,外部挨着很多的少数民族,又因为宋代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弱所以时常发生战争。这种社会环境下就导致了士大夫能够忧国忧民产生一种宋代特别的士大夫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王朝建立在唐末之后,唐末与宋朝之间经历了五代十国,这个时期战乱频繁宋太祖为了吸取历史的教训开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而且除了重文轻武政策以外还采取了很多抑制武官提升文官的措施。这种待遇在以往甚至是以后的朝代上都没有的,对于士大夫的重视让这些官僚群体拥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这种朴素的民本思想一直影响到他们从政精神,对于宋代的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宋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北宋年间为了保证提高士大夫能够安稳从政开始对文官制度和科举考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而且随着科举制度不断地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公平的竞争、选取文官也能够公平和公正。国家为了保证尽大力度扩大录取名额,大批地儒家士大夫经过了严格的考试能够走上仕途到了各个地方,形成了君臣和士大夫共同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宋代地庞大官僚体系需要大量的官员而且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相当大地比例人来自民间,官僚队伍地成分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人士大夫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不断地提高把自己地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当自身与国家融为一体的时候国家的荣辱得失十分的看重,所以在宋朝的士大夫拥有了比以往朝代士大夫更强的家国情怀。北宋冗官冗费十分严重这就导致了很多士大夫对于这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充满了忧患意识并且想要积极的推动变法进行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士大夫的清廉思想

经过儒家的科举考试对于士大夫产生了很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长期受到儒家思想导致他们十分注重自己的行为。通过道德实践来完成自己良好的品行,这种良好的思想也深深塑造了士大夫的从政精神。孔子的儒家传统核心就在于“仁”到了宋代的时候对于“仁”的含义拥有了新的阐释,认为“仁”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品行,作为官就要清廉从政,这也是士大夫从政的理念。

《宋史》记载:“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一大批的士大夫都是以古今圣贤作为榜样不仅自己清廉而且能够敢于危害国家和平民利益地贪腐行为作出坚决的斗争。科举制度随着取士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中下阶层的寒门学子能够进入官场,他们更能够体恤民情而且还怀着强烈的民生疾苦、维护社会公正的社会责任感。很多的士大夫从官的时候特别注重体察民情。他们在审判案件的时候注重把法令贯彻到民间疾苦之中能够保障司法公正。

结论

宋代立国的时候与周边国家有很多纠纷和战乱,但是在宋代的内部商品经济快速的发展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社会上经济发展的高峰。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丰硕的成就,科举制度的辉煌造成了士大夫地位不断地上升,而且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士大夫都勤政爱民和廉政公正,这对他们的从政精神有了十分密切的关系。

重文轻武政策将君主的决策权逐渐的下放给了士大夫政治地位逐渐的提高形成了一种士大夫与君主共同治天下的政治局面。士大夫的主体意识是不断的强化,对于宋代社会中尖锐矛盾产生了十分多的担忧,于是乎他们背负上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在后来宋代政治风云中很多士大夫被卷入了党派之争但是能够依旧把救国救民的理念背负在身上这是宋代士大夫最为出色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