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在历朝历代拥有绝对地位。作为执掌天下的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一个时代带来深远影响。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天子之怒,伏尸千里,血流成河,天子之乐,百官惊颤,万民安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每一个朝代关于这至尊之位,都会引发皇室的一场腥风血雨。父子因争夺皇位,形同陌路,兄弟因争夺皇位,手足相残。细数历朝历代的夺位之争,最令人心惊肉跳的,莫过于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

那么九子夺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康熙12年,以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为首的藩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起兵叛乱。从康熙登基以来,就想尽办法要削藩。各地藩王内心惶恐不安,最终引发了这场动乱。历经两年时间,康熙才平定了三藩作乱。而此时的天下民心惶惶,需要皇室做出一些表率,以安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康熙决定立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出嫡次子——爱新觉罗·胤礽,为太子。明立太子的举动,虽然稳定了当时的局面,不过也给后来的九子夺嫡埋下了伏笔。据相关史料记载,康熙一直认为大清是在马背上建立的天下,这样的脾性不利于治天下。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因此康熙对自己皇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超越任何一个皇帝,在皇子长大成人之后,也都能够独当一面。而九子夺嫡,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下产生。

九子夺嫡几乎涉及了康熙十几个儿子,在康熙四十七年,皇子们均已成年,历史也从这一刻发生了改变。皇长子胤褆和皇太子胤礽在此之前已经在朝廷中争斗多年,分别被称为大爷党和太子党。这两个党派根基深厚,正是九子夺嫡前期的主要斗争对象。

三皇子胤祉为人低调,精明能干。一开始并无夺嫡之心,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清官依附于三皇子,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一股清流。不过这些官员大都担任朝廷当中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军方更是没有任何支持,因此三爷党,从一开始就不具备真正夺嫡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皇子胤禛,与皇子中的皇十三子胤祥关系密切。前期同样没有夺嫡之心,后期随着太子两度被废,才被迫加入到夺嫡之战中。四皇子行事非常低调,几乎一直保持着观望状态。既没有明确表明加入太子党,也没有公开表示会跟随大爷党。不过随着韬光养晦,四爷党逐渐形成,麾下官员,在朝廷当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即便如此四皇子也没有公开自己的夺嫡之心,一直到最后登上王位,才让其他皇子恍然大悟。

九子夺嫡中,最后一股势力就是后来的八爷党。八爷党最开始以八皇子胤禩为首,同时还拥有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俄、和十四皇子胤禵。其势力范围主要是皇亲贵胄,在九子夺嫡中,实力最为强大,曾经数次接近太子的宝座。康熙53年,毙鹰事件过去之后,八爷党改以十四皇子胤禵为首,后期是四爷党的主要对手。

剩余的皇子中,很多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参与夺嫡之战。五皇子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敦厚,不喜欢杀戮,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党派。七皇子胤祐身有残疾,本身就不具备夺嫡的资格。十二皇子胤裪经苏麻喇姑教化,没有任何夺嫡的想法。

九子夺嫡真正开始,源于康熙第1次废除皇太子胤礽。太子由于册立时间较早,因此康熙当时也没有想到太子长大之后性格太过张扬,做出了种种不妥之举。《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了胤褆在这一时期的具体言行: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允礽既废,允禔奏曰:“允礽所行卑污,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上怒,诏斥允禔凶顽愚昧,并戒诸皇子勿纵属下人生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次废除太子后,皇长子胤褆向康熙提出了要诛杀太子的想法。这让康熙难以接受,当面训斥一顿,之后对皇长子的倚重越来越低。随后康熙又开始扶持八皇子,任命为内务副总管。然而康熙最讨厌的就是结党营私,八皇子之后的举动,彻底惹怒了康熙。从这一刻开始,四皇子的势力越来越大,不过其依旧保持低调。直到九子夺嫡中,其他势力互相争斗,两败俱伤之际,四皇子才出来收拾残局,最终拿下了至尊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