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平安前三季度财报,总共实现营收9171亿元,同比增长不到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大幅度下滑21%。与上半年数据相比,显示疫情过后,业绩有所改善,上半年营收同比负增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滑近30%。从单一的季度数据来看,第三季度中国平安仅实现营收2871亿元,相比2季度3018亿的营收环比下滑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确实有点不好看,这也许和最近一年中国平安的持有汇丰股份有关。因为孟晚舟事件,中国平安股票今年一直走弱。如果你留意最近两年有关平安资管的交易,与闹得沸沸扬扬的汇丰总脱不了干系。前段时间,平安更是逆流而动,出手相助危机中的汇丰股份,出资3亿元增持了汇丰股份,从以前持有7.95%的汇丰股份,增投3个亿后,变成了持有8%的汇丰股份,成为名副其实的汇丰第一股东。

总起来说,今年也算是中国平安的多事之秋,因为汇丰时间、代理人调整、投资不如意等叠加因素,让平安股价不尽如人意,远远落后于其他几家保险公司。

纵观中国平安一年的走势,也仅仅是略高于中国人保,落后于涨势较好的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从市盈率来看,当前中国平安的市盈率接近12倍,是所有保险公司最低的。

正是由于展业渠道不畅,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三季度财报披露近12万寿险代理人离开了中国平安,代理人总体减少了10.2%。截至2020年9月底,平安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从年初的1166914人减少到1048469人,减少了11.8万人。

对平安有何影响?

这是中国平安继去年裁员17万后,一次大规模的人员离职,中国平安还平安吗?

中国平安一直采用传统的人海战术,到处都有中国平安的身影。对于代理人大幅度减少的现状,中国平安并没有在财报中披露具体实质原因,只是在财报中简单提及,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代理人渠道坚持有质量的人力发展策略”。不过,这一数据也可能意味着中国平安正在摒弃过往的人海战略,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要想了解代理人对于平安的影响,就要明白什么是代理人制度。

以前的保险销售,就是在大街上、银行、邮局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摆张桌子,放些保险宣传材料,谁愿意买谁就买,保险销售比较被动,导致保险的发展比较缓慢。

1992年,友邦进入中国,开始了代理人制度。就是将保险销售,从被动变为主动,由保险业务员代替保险公司,进行上门推销。

1994年,中国平安借鉴友邦的管理经验,开始了代理人制度销售保险,并迅速在全国铺开。

一时间很多人都加入了保险推销大军,这就有了电话不断、敲门声不断的保险推销模式。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平安代理人渠道销售的保费占比达到88%,成为中国保险推销行业的靓丽风景线。

但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代理人制度也受到了冲击,很多人开始对这种保险推销模式由好奇到抵触,加之很多代理人为完成保险业务量,报喜不报忧,阻碍了代理人业务的提升,从2017年开始,代理人销售模式开始走下坡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万代理人离职原因是什么?

中国平安内部人士透露,代理人离开不是因为公司的原因,而是是因为代理人达不到业绩考核标准自然脱落。尽管承受短期业绩阵痛,但平安寿险上半年围绕渠道、产品和线上化经营转型持续取得进展。

从中国平安透露的情况间接证明了互联网对于代理人销售保险所带来的冲击,这是12万平安离职的最大原因。

尤其最近几年,互联网已经得到了极大普及,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只要敲几下键盘,以前来回奔波好多趟业务做到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完成。保险行业也是如此,从以前的主要由线下销售转为线上销售,这就为代理人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平安副董事长孙建说,科技手段的进步必然会取代一部分代理人,取代程度还需要时间来观察,代理人队伍本身需要优化,提高素质和产能是关键。

其实,中国平安12万人保险代理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离职,这都是公司主动营销模式调整的结果,达不到业绩自然就会被淘汰。现在依靠代理保险争取高额的代理费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年轻人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人也不愿意从事天天“惹人烦”的代理人工作,从而导致代理人年龄老化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如果中国平安依靠科技力量,代理人还将会大量减少,中国平安的人海战术将逐步被先进的销售模式取代,中国平安摒弃人海战略将是时间问题。

未来的竞争,必然是公司的核心科技竞争,靠人海战术将逐步失去市场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平安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