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各大平台热度榜上,都有一则视频:泉州一外卖员催单怒砸小店,反遭店家殴打。最新的进展是,警察到现场进行了调解,双方都有责任,店家赔了4000元和解。

本人有朋友是做餐饮生意的,据朋友们介绍,2016年前,是外卖发展的爆发期,当时因为有平台的大量补贴,外卖的利润是不错的。

但自2017年以后,平台不但不予以补贴,而且改为从店家销售额中抽成,抽成比例超过20%。这些抽成既拿去补贴顾客、支付外卖员的薪酬,也是外卖平台利润的来源。负担全部转嫁到商家头上,导致外卖几乎是零利润,或者是微利,有些甚至是略微亏损。

既然如此,为何商家还要做外卖呢?因为顾客的消费习惯因外卖平台发展,被改变了,由此前的店内堂食转向外卖市场,堂食销售额大幅降低。做外卖只是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提升人气,最终目标仍然是希望能够把顾客带回堂食消费。当然,产生的销售额,也可以抵消一部分开销。

2018年之后,包括美团、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进一步提升抽成比例,导致商家群体性不满,大量商家退出外卖平台,餐饮有回归堂食的征兆。

但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这种趋势戛然而止。我举一个例子,我熟悉的一家小餐饮店,疫情到来前每天的店内营业流水在5000元左右,疫情后每天堂食流水只有七八百元,几乎每月都在亏损,撑着就是希望能熬过冬天。

大部分餐饮店都是小本生意,几个月无法做生意,直接导致大量餐饮店猝死。而疫情下,市民无法外出聚集用餐,导致外卖量激增,但外卖又亏钱,又有一批商家因持续亏损倒闭。店家减少,导致外卖向生存下来的店家集中,外卖单必然高涨。

而之所以最终发生冲突,以本人几位朋友的分析来看,该店家与外卖小哥之间的矛盾,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爆发肢体冲突只是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的爆发,“哪有无缘无故的恨”。

几位朋友介绍说,大部分外卖员与店家关系都是非常融洽的,都能互相理解。但确实有些外卖员脾气很差,即便送餐时间仍很充裕,态度也是非常恶劣,但考虑到经常打交道,平日里都是能忍则忍。这也不难理解,如今中国外卖员的数量已经超过700万人,素质良莠是很正常的。

按理说,店家与外卖员之间,本是合作关系,为何却频繁发生冲突?几位朋友分析称,根儿还是在外卖平台的机制上。

外卖平台、商家、外卖员构成了整个外卖产业的生态系统。就此次事件本身而言,店家在繁忙阶段,是可以停止接单的,以便更从容的备餐,但是疫情压顶,店家也被逼着无从选择,只能拼命接单。由于当前大数据越来越精准,平台为讨好消费者,提高配送效率,对外卖员的配送时间卡得非常精准,一旦超时就面临着罚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大行业而言,店家和外卖员都有苦衷。

2020年,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难熬的一年,希望大家都能少点戾气,多些宽容吧。在这,也多说一嘴,除了效率,这个社会也需要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