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4年,率军北伐元蒙残部的朱棣病逝于军营中。此时朱高炽是法礼上的皇位继承人,而汉王朱高煦不但在封地手握兵权,而且他也得到过朱棣口头传承皇位的承诺。朱棣病逝在北伐途中一事一旦处理不好,大明顷刻间便会祸起萧墙。幸好随军文臣杨荣一边封锁消息,一边派人骑快马返回京师,请朱高炽遵照朱棣所留遗诏先行继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不但屡立战功,他还多次救过朱棣的性命。朱棣感动之余,便对朱高煦许下了口头承诺:百年以后,由你来继承皇位。等到朱棣登基后,情况却发生了转变,朝中文臣一致拥护朱高炽父子。随着文臣的不断劝谏,朱棣也产生了动摇。更改储君,不但动摇国本,废掉长子朱高炽的太子身份,改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天下人会将大明律法置于何地?朱高炽父子以及自己的兄弟们(朱棣的兄弟们),会不会效仿自己,对朱高煦发动靖难之役呢?最终朱棣毁诺,依然将朱高炽定为皇位的继承人。

为了避免儿子们骨肉相残的一幕再次出现,朱棣随即封朱高煦为汉王,让其到山东乐安就藩。虽然此时朱高煦所掌兵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朱高煦依然瞧不起自己的大哥朱高炽,并且他还对朱棣毁诺一事有所不满。但坐在皇位上的人,毕竟是自己杀伐果断的父亲,朱高煦不敢起兵反抗。朱高炽继位时,摩拳擦掌的朱高煦,就已经有了起兵反叛的念头。但碍于宽仁治国的朱高炽赢得了天下人的拥戴,自己实力又不够,朱高煦便只好选择隐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公元1415年,老迈的朱棣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立朱高炽之子,朱瞻基为皇太孙。朱棣此举一方面是想,让皇位在朱高炽一脉平稳传承三代。一方面是想借此警示朱高煦:你就做个逍遥的藩王吧,不要再想着皇位了。朱棣做梦也不会想到,朱高炽继位后不久便病逝。得知兄长的死讯后,隐忍多年的朱高煦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在朱瞻基前往南京,准备继位的时候,朱高煦就曾派人,暗中截击朱瞻基。不想刺杀计划落空,朱瞻基顺利回到南京登基。

为了安抚野心勃勃的叔叔们,朱瞻基大肆封赏爵位,增加他们的俸禄。可以说当时的朱瞻基对朱高煦的谋反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他希望用恩惠来感化朱高煦。但对于朱高煦而言,朱棣反叛朱允炆一幕,仿佛就在眼前。自己和父亲朱棣一样,手握兵权,一样英武果敢,自己为何不能效仿父亲,从侄子朱瞻基手中夺走江山呢?公元1426年,朱高煦以诛除夏元吉等奸臣为借口,起兵谋反。这一理由和靖难之役时,朱棣起兵的口号何等相似。朱棣和朱高煦,其实都是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反叛侄子。但可惜皇位上的朱瞻基,性格并不像朱允炆那般羸弱。

早年朱瞻基更是曾跟随朱棣,亲历过北伐战事。朱高煦谋反时,还联络过朝中重臣:英国公张辅。但张辅却将朱高煦暗中联络自己一事,提前告知给了朱瞻基。得知朱高煦起兵反叛的确切消息后,朱瞻基依然不愿意与叔叔兵戎相见。随之朱瞻基便派出使者,前去安抚招降朱高煦。不想朱高煦在面对朱瞻基的使者时说道:永乐年间,父皇就是因为听信小人谗言,才削我手中兵权(削减朱高煦的藩王护卫),让我就藩山东(乐安)。朱高炽继位后,又想以赏赐金帛的方式安抚我。我岂能郁郁寡欢,长期活在藩地?你回去告诉皇帝(朱瞻基),让他带着夏原吉等奸臣,自绑前来见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使者将朱高煦所说的话,回禀给朱瞻基后,英国公张辅首先向朱瞻基提出(表忠心),给自己两万兵马,自己就能擒拿朱高煦。但杨荣等文臣却劝谏朱瞻基,应该以建文帝旧事引以为戒。最好朱瞻基能御驾亲征,亲自去平灭朱高煦,最终朱瞻基采纳了杨荣等人的建议,御驾亲征,平灭了朱高煦的叛乱。

朱高煦被捉后,朱瞻基将其贬为庶人,并幽禁了起来。虽然朱瞻基暂时放过了自己的叔叔,但对于随同朱高煦作乱的2700余人,朱瞻基却一个也没有放过(处死五百余人,流放两千余人)。因诛杀党羽一事,朱高煦更加怨恨朱瞻基。随后在朱瞻基训斥朱高煦时,朱高煦突然发难,绊倒了朱瞻基。最终恼羞成怒的朱瞻基,便用铜缸烹杀了自己的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