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健熙与李嘉诚合影

10月25日,韩国“经济总统”李健熙在卧床6年后因心脏病逝世。

一代韩国首富辞世,身后遗留约200亿美元的资产。

在他带领下,三星集团成功从一家本土企业变为引领全球的创新科技巨头,前华人首富李嘉诚和李健熙是好友,两人也曾在2012年筹划一个惊天合作计划,不过因为李健熙后来病倒,计划不了了之。

李嘉诚在账面上的财富为300亿美元左右,比李健熙要富有,可是对比两人,就发现李健熙比李嘉诚强太多了。

一、李健熙破釜沉舟的创新勇气,李嘉诚没有创新能力。

李嘉诚的成功在于卓越的眼光和跨界能力,1950年代靠塑料花生意起家,然后涉足金融、码头、房产、电讯,曾经有三次去到破产边缘,但总能死里逃生,再攀高峰。

但是李嘉诚最大问题就是:不懂自创产品。

2004年,马云曾经说过:“这是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属于李嘉诚了。”

而比李嘉诚年轻14岁的李健熙,更像是一个热衷科技探索的冒险家,而非斤斤计较的纯生意人。

李健熙不爱社交,不爱抛头露面搞营销,喜欢躲在办公室和实验室思考三星的产品。

像乔布斯那样,他对产品有偏执狂般的追求,

1995年韩国飞往西雅图的飞机上,一位坐在头等舱的中年人正在将手中一款滑盖手机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脸上的紧缩的眉头及微微泛白的发际边缘,都在预示着他将要做一个重要的决定。

到了地面,他拿出手机拨号给市场部经理,说出了一句让身边工作人员都惊异的话,“15万部手机全部召回砸烂,所有代价我们承担,从今以后不再生产这样的产品。”

这就是李健熙,拥有李嘉诚没有的产品革命勇气。

二、李健熙管理哲学是全球创业者的财富,而李嘉诚没有分享管理知识。

两位李氏都是管理千亿美元集团的企业家,但李嘉诚就像香港另外三大地产商一样,

从来只顾自己的生意,而没有将管理哲学回馈给社会。

李健熙更像他的前辈--日本企业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那样,不但将自己企业做大,还积极传播管理知识,为年轻企业家提供宝贵经验。

1、 务必细心经营:

1980年代起,李健熙到工厂视察,便会仔细观察化妆室情况,发现化妆室脏乱,便下令以日本大仓饭店为标准,重新装潢所有化妆室。1990年起,要求三星集团所有子公司于化妆室设置马桶等,将所有化妆室升级,提升员工生活品质。

2、 不恥下問,虚怀若谷:

1989年,三星企业顾问福田民郎出示一份报告,苛刻地批评了三星产品设计粗糙,将多份设计稿随意混合后就开始生产产品,缺乏创作诚意。李健熙虚心听教,并着手改革,重质而不重量,亲自抓产品质量,并在1993年进行“新经营宣言”,将质量意识灌输给所有人。

3、 对未来大胆判断,小心执行

1998年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大部分韩国企业面临经营危机,各企业皆将支出费用减到最少,且当时电池产业并不受瞩目,但李健熙认为,在不久之将来电池将会扮演极重要角色,于是投资3000亿韩元(约.6亿美元)开发电池生产。人弃我取,三星又一次赌赢了,2010年成为全球小型电池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李嘉诚与李泽钜

三、三星未来可期,而李嘉诚家族已经近黄昏。

李健熙在2014年就因为心脏病住院,六年间早已安排儿子李在鎔接管集团,虽然李在鎔持有三星集团股份不多,但通过交叉持股,仍能控制企业。

而李健熙的管理方式将在他儿子身上继续发扬光大,目前三星科技在17个行业排世界第一,只有在芯片制造行业被台积电超过,退居第二,但是三星集团竞争力依然非常强劲。

反观李嘉诚,李泽钜因为没有父亲的生意能力,李嘉诚为他找定了“后路”,从2010年起就不断在英国买买买,目前已经涉足了英国的电力、天然气、供水等重要经济领域。

但是对比创新科技,这些产业回报极慢,回报率也非常低,

可以说,买这些产业是给李泽钜“养老”。

不敢在创新浪潮里竞争的和记黄埔,最终只会成一家普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