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莞事论坛》第四期“健全公卫体系 打造品质医疗”在东莞服务中心举行。专家学者、官员、行业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院代表、市民代表等齐聚“议事厅”,聚焦品质医疗话题,分享经验、建言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主讲嘉宾为广东省疾控中心原副厅级巡视员、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顾问林锦炎先生;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熊梦辉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李俊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专家陈思东先生;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向阳。嘉宾与参会者热议如何建设强大的公卫体系、创建高水平医院、推动品质医疗的建设等话题。

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下,高水平医院建设正在高歌猛进。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表示,接下来,将引进知名医学团队,创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构建更科学的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通过奋力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共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

专家建议: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论坛上,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研判了当前东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介绍了应对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准备。

“国内总体疫情防控形势平稳,但在国外,第二波疫情比第一波还要凶猛。接下来,东莞面临的最大风险仍是输入性风险。”叶向阳介绍,东莞疫情反弹风险始终存在,如跨境货车司机每天上百人流动,且属于豁免隔离人员,有流入社区的风险。秋冬季是多种传染病高发季节,容易叠加共发,无症状感染者很难直接被发现,增加了疫情扩散反弹风险。目前,东莞的核酸检测能力接近每日13万份,全市检测能力能够在5—7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巧利提醒,虽然目前我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大家仍然不能大意,一定要保持常态化防控的意识。

“东莞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全省全国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厅级巡视员、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顾问林锦炎肯定了东莞成效。他说,此前,面对极大的防控压力,大家都在关注东莞甚至担忧,但事实证明东莞无论是社区防控,企业行业防控,院内感染防控及学校返课等方面的防控都做得很好,成效明显。

对秋冬和今冬明春的防控,林锦炎建议,东莞依然不能麻痹、不能懈怠。

林锦炎说,东莞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关注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动态,及时精准研判疫情风险。同时,东莞要加强培训,充分发挥专业队伍早发现、早控制的能力,充分做好防止院内感染传播的各项工作,做好紧急状态下“应检尽检,适时抽检,愿检尽检”的准备工作,这是紧急状态下评估疫情发展态势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时刻也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工作,当前重中之重是秋冬季疫情防控,我们继续密切关注国内外重点地区疫情发展态势,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各项准备,把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具体,坚决防止疫情反弹。”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表示,东莞市委、市政府将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按照中央和省关于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建立疫情防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东莞筹建公共卫生医学中心

在今年两会期间,东莞市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东莞市副主委、东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柯的提案《关于高水平建设市第九人民医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及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被列入今年市领导重点督办提案。

“疫情防控过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短板,长期以来的投入与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制约未来东莞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在论坛现场,周柯问东莞在构建公共卫生体系会有些什么样的举措。

对此,叶向阳介绍,东莞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将从健全三大体系、强化队伍建设方面着手。在做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同时,全市正在筹建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集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应急处置、科研培训、产业转化、对外交流“六位一体”,全面提升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同时,全市建立应急腾空机制和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市属三甲医院和区域中心医院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重症监护床位,发生重大疫情时可紧急腾空转换。

“东莞的公共卫生体系从软件和硬件建设都是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的,在疫情的处置方面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应对中表现相当突出。”广东药科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专家陈思东为东莞的防控体系建设点赞。

陈思东认为,东莞在各地级市中第一个提出来建立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他非常赞同,“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存在明显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的裂痕,只有通过建设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来弥合这种裂痕。”他建议,东莞重点强化流调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大数据的共享机制,保障好防疫物资,继续做好外防输入。

大力提升整体救治能力和水平,东莞支持两家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

作为全国新一线城市,近年来,东莞市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东莞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以及需要有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

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介绍,东莞按照“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的总体思路,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安排了6亿元全力支持东莞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并以此两所医院作为着力点,大力提升整体救治能力和水平,在珠江口东岸打造与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熊梦辉认为,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发挥高水平医院的龙头引领和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区域医疗卫生全面协调发展,大幅提升全省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建议在高水平医院建设当中能够重点推进一批群众所关心的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设项目,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东莞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东莞市主委、东莞市中医院副院长周爱军现场提问。

对此,叶向阳透露,围绕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打造一流医学学科、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五大方面,东莞市人民医院正在推进精准治疗肿瘤疾病(BNCT项目),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国医馆、骨伤科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医教研平台,在市人民医院重点建设市公立医院中心实验室、东莞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腹腔镜实训中心等优质医学平台。

东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蔡立民和东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叶国华分别介绍了创建高水平医院的情况。市交投公司分管领导介绍,人民医院TID估算总投资10.29亿元,届时,地铁1号线与人民医院“无缝衔接”,市民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到达人民医院站,通过地下空间直达医院急救中心、门诊楼、科教综合楼,配套的医疗、康养、美容等相关商业将提供实现“逛商场”式的医疗体验。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袁伟芬介绍,如今,东莞已建成互联网医院14所,其中就包括了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接下来,东莞将进一步探索扩大互联网+诊疗服务范围,让更多专业医生上线,提供更多专业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就诊需求。

“十只手弹钢琴”,东莞多部门齐心助力“健康东莞”

“卫健部门和医院本身要有想法勇于提需求,发改部门要积极给予立项,财政部门要给钱,人社部门要给政策,还离不开采购的配合,国土与建设部门的支持,环保与药监的支持等等,这些希望东莞市委市政府能够很好地发挥统筹与协调,十只手指弹钢琴。”在高水平医院的创建过程中,有不少困难需要合力攻克,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李俊教授分享了广东省中医院的经验。

李俊说,广东省中医院坚持将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办院方向,坚持构建中医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朝阳拔尖人才、院内名中医等计划,成效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莞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龙头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市财政从2020年起三年内分别投入3亿元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项目。除保障两家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经费预算资金外,市财政也将加强对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及绩效评价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则表示,从2019年开始,全市实施百名博士党政国企人才行动工程,计划通过3年时间引进70名博士,引进的博士最高享受100万元的人才补助。

“高水平医院一旦建成,市民就可以安心在家门口就医,享受品质医疗服务,这才是真真切切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举措。”黎军说,专家的献言献策非常精彩,让她深受启发。

黎军介绍,除了资金的投入,东莞也协调了有关部门推进项目的落地见效,如市人民医院的TID项目获得了多个部门以及交投集团的支持,她率队敲定BNCT 项目落户市人民医院的整体方向。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方面,东莞将建设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优化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管理制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这些措施,是全面提升东莞医疗品质的重要抓手,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提升东莞医疗服务水平,奋力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共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