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美国人特别喜欢”反英雄“人物。

什么是”反英雄“人物?并不是反派。

而是指行事作风诡异,甚至有些残忍,但替天行道的人。

典型的就是小丑。

2019年DC新作《小丑》上映,席卷北美。

虽然有媒体称电影具有煽动性,但丝毫没有阻挡美国人民对它的喜爱。

最终,《小丑》拿下了超过1亿美金的高票房,并且把凤凰叔华金·菲尼克斯送上了奥斯卡影帝的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丑”亚瑟是漫画人物,对于曾经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反英雄“,他们也极度崇拜。

从南北战争时期的比利小子,到大萧条期间的邦妮和克莱德、阿尔·卡彭等等。

比利小子是南北时期的跨州大盗。

他14岁成为孤儿,17岁就开始杀人,之后终其一生都是亡命之徒。

据传他总共杀死了21个人,但较为大众接受的数字大约是四到九人之间,21岁时遭警察派特·加勒特击杀。

邦妮和克莱德是大萧条时期的雌雄双煞,他们除了是通缉要犯之外,还是“明星”。

今天的我们可能难以想象,这么两个杀人犯,就像明星一样,每到一处,人们便会疯狂追随。

雌雄大盗最后被骑警海默带领一帮人马击毙。

他们的福特汽车中了一百多发子弹,其中约50发击中了他们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尔·卡彭是臭名昭著的黑手党领袖,大萧条时期的芝加哥王。

1920年代的“禁酒令”给卡彭带来“商机”,卡彭凭借贩卖私酒发家,后来又发展到黄赌毒各个行业。

阿尔·卡彭在全盛时期,就连芝加哥的市长选举都有他的一份。

卡彭虽然是黑道罪犯,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扮演“扶弱济贫”的角色,连同他智慧的犯罪部分,至今仍是另类美国梦的象征。

这三位风云人物不仅在当时炙手可热,直到今天,依旧被津津乐道。

他们的故事也被导演们不断地搬上大小荧屏。

比利小子有同名电影《比利小子》,鲍勃·迪伦那首名满天下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就出自这部电影。

这首歌的最初原意就是追捕比利小子的一位警察被枪击中后、临终前的心声。

《邦妮和克莱德》也有一部传记电影《雌雄大盗》,由沃伦·比蒂和费·唐纳薇主演。

这两位闹出了奥斯卡有史以来最大的乌龙——把属于《月光男孩》的奖项颁给了《爱乐之城》。

2019年,好莱坞又拍了一部关于雌雄大盗的电影,只不过这次的视角是以警察为主。

电影的名称叫《劫匪》,由凯文·科斯特纳和伍迪·哈里森主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阿尔·卡彭的影视剧那就更多了。

美剧《大西洋帝国》里就有阿尔·卡彭,虽然不是主角,但很亮眼;

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疤面煞星》,其原型就是卡彭;

罗伯特·德尼罗在电影《铁面无私》里也饰演过阿尔·卡彭。

今年上半年汤姆·哈迪也演了一部电影《卡彭》,只不过影片的镜头只对准了晚年的卡彭,令很多影迷倍感失望。

电影《劫匪》里骑警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杀死了最危险的罪犯,而他们成为了英雄。

为什么美国人民这么喜欢这些罪犯?

我觉得个人主义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个人主义一直是这个国家走到今天的精神支柱。

他们不在乎集体,甚至于他们不在乎这个国家,他们只在乎自己。

个人主义是一个很宽泛的词,往左可能就成了自私,往右也许是个性解放。

这个尺度的把握其实很重要。

第二个原因是反抗精神。

上面的这几个人物虽然臭名昭著,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极具反抗精神的“英雄”。

而美国人更是受不得一点委屈,游行示威是家常便饭。

所以,他们对于这些人物的崇拜,可能只是崇尚他们的反抗精神,至于这些人做的事,他们未必完全赞同。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制度,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的国家和政府维护的是少数人的利益。

所以,资本主义社会隔几十年就要来一次经济政治危机。

刚好今天的美国就处于这种危机之下,特朗普上台之后更是如此。

每当世道不平,民众就希望就英雄横空出世,就算不能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起码也能为他们出一口恶气。

这才是美国人喜欢这些“坏人”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林外传》里有关于“盗亦有道”的一段精彩辩论。

白展堂说:盗亦有道纯属胡说八道,因为偷盗使得整个社会风气变坏、人心惶惶,所以这种偷来的正义不值得去争取。

可郭芙蓉在最后还留了一个疑问:那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还一直传颂盗亦有道呢?

有人说,那是因为他们不是受害者。

当然有这样的因素,可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

《礼记》里孔子有“苛政猛于虎”的感叹;柳宗元在《捕蛇者说》里这样讲“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小丑、比利小子、雌雄大盗、阿尔·卡彭,以及很多的盗贼和土匪,他们充其量也就是老虎和蛇。

民众最害怕的不是老虎和蛇,而是比老虎和蛇更凶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