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三个时段

继承的内涵是“承受”(前人的成果), 外延是继续(完成前人未意事业), 是承前启后,是继往开来。

继承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它分为三个时段:一、继承摹仿, 二、科学嫁接, 三、创新实践。继承的本质涵义是优秀精华的科学综合, 是对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是以现代文化促动既有文化的发展, 使之成为新时代文化的转化行为。

继承不是完全意义的创造, 但任何创造都是继承的高级发展阶段。要获得改造传统、创造未来的能力, 继承前人留下来的“创造与奉献”是必由之路。对传统的的一招一式、一字一腔的继承都需要解读其中的“意蕴” , 并且通过感悟与体验与传播者产生意念和精神的共鸣。要通过继承获得技艺、知识、文化、智力, 更重要的是获得前贤的创造精神, 而这一切又都是再创造的重要资源。但是, 继承不是创造, 它永远都不会产生“完美”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承要跨越偏颇与局限, 要改变传统的承袭方式, 要强化传承中的生命意识;继承不是为传统更换一个新的载体, 也不是在优秀的传统中沐浴历史的辉煌。继承不需要“整齐划一” 。

目前, 社会上最盛行的仍然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继承模式。继承者的个性意识超过了综合意识, 流派意识超过了角色意识, 模仿意识超过了创新意识。继承者所表现出来的“陈旧的观念” 、“迟缓的反应” 、“ 傲视的心态” 、“短浅的满足” , 已然成为继承的最大障碍。

京剧像一块丰腴的沃土, 继过长期的“流派丰收” , 赖以生存的土地已经板结。目前,京剧艺术的发展, 重腔、重形、重绝活, 靠流派名角招徕观众, 还没有完全摆脱“流派化”的制约。

高度的流派化, 最终走入“技戏分离” 、“演绎程式”的岐途。京剧成为印上了太多太多流派符号的艺术。流派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的传承, 才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哀。狭隘的“ 流派主义” 抑制了继承者的创造个性, 扼杀天才, 窒息生命意识, 阻滞了京剧艺术生产力的进步, 排斥了“交叉流派” 、“边缘流派” 、“新兴流派”的生存与发展。

守与变, 承与创是永恒的矛盾, 它始终贯穿于继承———发展的三个时段之中, 只有分宗立祖、裂变风格, 流派才能永生。但是,“科学嫁接”的李少春, “逍遥漫游”的厉慧良、“个性张扬”的关肃霜、“反叛传统”的赵燕侠, 在他们的艺术风格中已经滋生出流派的萌芽。但, 或因“文余武杨”的“ 褒奖” , 或因“ 人文背景”的“复杂” , 或因“扛旗小丫”的“胆怯”或因“宗室继嗣”“不旺”而被推入“有流无派”的窘境。至于作为京剧流派发展中的弄潮儿、冲浪者的童芷苓、杨荣环、李世济、孙毓敏皆因能够找到乃师的遗传基因而失去“称派”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