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叫好,到被指受官媒批评;从网络热传,到应声不多语。马云10月24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短短几天时间里,受到的评价迥然有异。

近日与龙商聊起“虚假诉讼”这个话题,有企业老总说,现在有的律师动辄以“包赢”官司给当事人拍胸脯,结果一系列违规运作反而把事情推向反面。说了之后,他又补上一句,说我这一说,又得罪人了。我说,你得罪的是坏人。大家哈哈一笑。

不管是马云还是龙商,无论他们说什么话,应该都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之中,针对的,是具体事件,就事论事。争议与赞同,有所处位置和角度的因素,也有身份和经历的因素。借着揭示话语背后实情的理由,作无限延伸、随意演绎的过度解读,恐怕只会使双方越来越对立,进而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

就像“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话题,记得从改革开放起就有这说法,但各个阶段却有不同的“难”,完整经历过这个时期的企业家自然明白“难”在何处。

而同样也一直有人认为,所谓“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悖论,也是一个伪命题。

银行业的性质与企业现在已越来越接近,从经营的角度讲, 一个银行人越是理性,就越像企业经营者一样,“看不懂的业务我不做”,所以,“摸不透的贷款我不放”。

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中小企业积累少、现金流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的真实性差等。

早先与年年红金董聊天时,问他,当年年年红起步并不是最早的,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他告诉我说,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当时也是一个没有多少资产可用于抵押的小微企业,如何赢得银行的大力支持?因为银行信任他:信任他的为人、信任他的市场、信任他的经营。

这让我想起特美徐董就这话题跟我说的一句话:一切基于沟通。首先企业要自律、规范,然后以开放的心境让银行了解企业,当然,银行也要让企业深入了解金融产品。

这两位老总的说法,我常在与银行行长们交流的时候举为例子。

银行在解决所谓“融资难”而积极开放金融新产品的同时,一定是把风控摆在首位。而企业要健康发展,也一定需要把规范管理放在很重要的科目上。这两类“企业”之间的博弈平衡,我想,基础便是信用体系的建立。这也是每每与原龙游人行陈行长一聊天,他便一再强调的缘由吧。信用,即是财富。

风控的把握与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包括银企双方在内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借助包括大数据应用和企业家精神弘扬等技术和人文环境的完善。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能够勇立潮头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便是“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所以讲真,把对马云在金融峰会上的言论,因为有官方媒体上刊载了不同、甚至是反对的意见,便解读为“官批马云”,就难怪前面龙商在讲虚假诉讼话题时,不忘补上一句自嘲“我又得罪人了”一样,都怕人无限上纲上线。

企业家就经营上表达意见、看法、建议,甚至批评,哪怕涉及到方法、文件、政策,应该都是可以倾听、取舍的。如果由此上升到政治层面来研判,应该对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无益,对发挥企业家积极性、弘扬企业家精神无益。

很多时候,让企业家说的越多,这个地方的营商氛围就越好;经济活动让企业家唱主角,这个地方的经济秩序也越好。

其实我觉得大家真正应当重视的,是马云谈监管时所说的这句话:要用明天的办法来管未来。这可能是所有各方,都应当思考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