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爱张国荣。2003的愚人节带走了那个精灵般的哥哥,意外发生后社会各界都为之震惊,继而是感到深切入骨的悲痛。

而在那些伤心者中,香港作家李碧华在悲痛之余写下了最切合哥哥的悼文,标题为“血似胭脂染蝶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蝶衣”二字很容易看出来是哥哥在《霸王别姬》的角色名,但对于“胭脂”一词的由来,知道的人并不多。

“胭脂”取自电影《胭脂扣》,此片是梅艳芳连拿4座影后奖杯的作品,尽管哥哥在那一年的电影节中颗粒无收,但是他能出演这部电影,却着实费了好大功夫。

01
主创人员敲定过程一波三折,梅艳芳出面“做交易”

除了主演和编剧分别都是张国荣和李碧华之外,《胭脂扣》和《霸王别姬》也有着另一层关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公司“三巨头”之一的嘉禾,最早有意向要筹拍《霸王别姬》。

一开始公司是属意让成龙出演“段小楼”一角,不过当时在动作冒险片刚打出一片天的成龙大哥不愿贸然转变戏路,因此电影的筹拍计划也就耽搁了。

就在那时,作为嘉禾艺人的梅艳芳提议拍摄李碧华的另一部作品《胭脂扣》,她表示自己很钟意女主角“如花”,愿意出演这一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嘉禾决定筹拍这部电影,并由成龙担任监制。

但截至电影开拍之前,导演和演员的敲定却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波三折。

一开始接拍《胭脂扣》的导演是唐基明,他决定让郑少秋出演男主角十二少、刘德华饰演男二号永定、钟楚红饰演女二号阿楚。

然后,剧本进行了七八次的修改却还是没有定稿,电影的投资方看不下去就开始施加压力,唐基明迫于此而辞去了导演一职。

经过公司的考量后,电影的导演敲定了关锦鹏,与此同时,主要演员们也进行了大换角。

郑少秋因为当时的妻子沈殿霞肥姐怀孕而辞演,刘德华和钟楚红也由于档期问题而无法出演该片。

最终,万梓良和朱宝意接演了刘钟二人的角色,而男主角十二少则邀请张国荣来饰演。

此时最满意的莫过于偏爱哥哥的编剧李碧华了,她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张国荣和梅艳芳合演,她情愿这片子胎死腹中。

李碧华说得决绝,但彼时还属于“新艺城”艺人的哥哥却没那么自由,电影不是他想拍就能接的(主要是新艺城和嘉禾是竞争对手,演员不外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为了请来张国荣出演该片,当时只有24岁的梅艳芳和公司做了一个“交易”,即以她到新艺城去帮忙拍一部片作为交换条件(后来拍的是《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

因此自家的嘉禾和张国荣签的新艺城,最后答应做此交换,张国荣也顺利饰演了十二少一角,该片也因为梅、张二人的默契合作成为两人合作最为经典的电影,也成了香港影史不可忽视的一部佳作。

讲完了幕后故事,我们需要将目光转移到这部无论是导演的个人风格,还是演员的演技尤其是梅艳芳的精彩演绎,亦或是影片的思考价值都非常值得研究的电影本身。

02
关锦鹏独特的女性视角,把一段炙热的感情讲得 缠绵而又 绮丽;

香港电影向来习惯以男性作为第一视角,徐克、吴宇森、林岭东,包括后来的周星驰都是如此,因此描写女性的电影少之又少。

除了女性导演许鞍华之外,关锦鹏算是极其钟爱刻画女人,他执导的作品甚至比许鞍华还要阴柔许多。

他的首部作品《女人心》,就是描写一位遭遇丈夫婚外情的女性所经历的内心辗转。

在《胭脂扣》中,关锦鹏将焦点落在30年代时期的如花身上,非常细腻和深入地刻画了她的美丽和悲惨以及她对爱情的热烈和极端。

如花虽是青楼女子,但并不是低俗无知之辈,她能演会唱,弹词乐曲十分拿手。一次偶然的相遇让她觅得如意郎君,两人情意缱绻、难舍难分。

无奈这段爱情得不到支持,如花主动去十二少家里,却换来其家长羞辱。两个人决定自力更生,可是看到身金肉贵的十二少任人差遣时她又满是不舍。

最后如花决定和爱人吞鸦片共赴黄泉,因为害怕十二少反悔,她还在他的酒里加了安眠药,从这里可看出如花对爱情的极端态度。

最后十二少获救,如花迟迟未等来心爱之人。

30年代里爱得炽热的如花化作鬼魂,来到80年代的香港寻找一起殉情的十二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中现代的两位主角永定和阿楚帮助她一起登报找人,最后在电影制片厂找到了老态龙钟的十二少。

如花看到“偷生”的爱人,心灰意冷地说道: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

如此热烈的感情,很震撼人心,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承受。

就像影片里阿楚问永定会不会为她去死,永定说不会一样。

其实阿楚和永定的爱情观是一致的。在刚刚得知如花放安眠药的时候,她气得要动手打她,阿楚觉得这样的爱太自私也太极端。

在关锦鹏的女性视角里,如花代表了为爱痴狂甚至不惜放弃生命的一类女性,而这类人似乎不存在80年代那个务实的香港社会,或者说它不会出现在阿楚代表的冷静清醒的现代女性身上。

那样炽热的爱情,那个为爱疯狂的如花,也只能化作鬼魂四处漂泊。

关锦鹏采用了两个时空并行的架构模式来展开叙事,将30年代的情爱故事和80年代的香港景象串联在一起。

他在片中采用女性视角展开叙事,却似乎又“工具化”般的借着“如花”一角跨越两个时空来引出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03
梅艳芳的“内敛”演技,第一次当女主角就拿下4个影后大奖;

该片令梅艳芳一举拿下金马奖、金像奖、亚洲影展、金龙奖的最佳女主角,而事实也证明梅姐在这部戏的表现确实担得起这些奖项。

在这部电影中,梅姐完全抛开了往日里大姐大的模样,她将温柔痴情的如花一角刻画得入木三分。

片中一套套韵味十足的旗袍将梅姐窈窕有致的身材展露无余,伴着她袅袅婷婷的姿态和勾人的眼波流转,观众也跟着十二少动情不已。

如花本是青楼女子,但是梅姐用恰到好处的神情和动作,将这个角色演得靓丽却不艳俗、勾人却不狐惑。

纵观全片,可以总结出来梅姐在如花一角上的表演方式是很内敛的。

比如前期如花和十二少在暧昧时的推拉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作为青楼的红牌,如花和一般的风尘女子不一样,她能演会唱,她颇有几分傲气。

所以面对十二少的示好,她并没有马上折服。

十二少在一旁紧紧盯着时,她波澜不惊地说道:逢场作戏,不要介意。

而回到房间后看到十二少一直在等她时,她又欲擒故纵地甩下一句:有什么好看的?你先坐会儿啊。我那些姐妹,叫我再打四圈呢。

从一开始平静地试探,到确定对方心意之后,满是欣喜却佯装不在意的语气控制,梅艳芳将歌手对台词和语气的把握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

要用“内敛”的表演方式去呈现一个角色并不容易,毕竟一不小心就容易演成面瘫,因此它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功底。

梅艳芳选择通过细腻的眼神和微表情来让观众感受到如花前后的情绪转变。

在被十二少母亲嘲讽挖苦时,她不卑不亢、眼神坚定。可是回到家里面对十二少时,却忍不住委屈哭泣。

之后在80年代香港,她将要见到心心念念的十二少时,眼里满是焦急和期待。

最后她如愿见到“偷生”的十二少,可是这个曾经说好一起殉情的爱人却活在世上还娶妻生子,她有些失望又有些鄙夷。

与此同时,她也感觉到了对方的穷困潦倒。

等到十二少想起她时,她却彻底释怀了,随后平静地说“我不再等了”。

整个表演过程非常流畅自然,如花这个角色被梅艳芳演绎得十分立体,因此,观众也时时刻刻都能和她产生共情。

04
影片的深层内核

80年代后期的香港其实正处于一个历史过渡期,那一时期的香港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当中,商业性充斥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经历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变动互相矛盾却又相互促进着,因此,及时享乐似乎成为了每一个市民默认的处世准则。

就像是影片中的十二少,即便知道如花已经殉情,但是获救之后的他还是选择活下来,向现实妥协。

尽管为爱殉情这种做法确实有些极端,但是在当时以物质享受为追求的香港,导演用这种隐喻方式警醒世人亦可看出其用心良苦。

此外,影片中各个人物之间的性格对比、不同时代的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导演和编剧对于以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张国荣和梅艳芳的经典之作,就算32年过去了,它所展示的故事依旧能让影迷深陷其中。

这样的电影,我希望它在100年后依旧能被人记住。

青石电影 | 柯棠(实习)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