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发生两件事,“陪娃写作业”的痛苦就又被大家捧上了热搜。持续两天热度不减,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让本不想写什么的我,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了。

如果你让我从“出去和小伙伴们玩”和“在家写作业”这两者之间选择,我一定会选“出去玩”;如果你让我在“出去干农活”和“在家写作业”这两者之间选择,我一定会选“在家写作业”。

除去一切外在因素,上面便是我发自内心的选择。

可是有的时候,外在因素很重要,会不同程度影响我们的选择。

比如:

当我知道我完不成作业,第二天到学校不但会被老师打手心,而且还会罚站的时候,我就会忍住出去玩的冲动,转而乖乖在家写作业;

当我看到父母在地里干活非常辛苦的时候,很心疼父母,我就会选择陪他们一起干农活,干完我再写作业。

我们想一想自己上学的十几年,爱写作业吗?

(那个年代,主动写作业的我们,原因都是什么?可以留言说一说。)

如果我们不爱写作业,那我们凭什么奢望孩子爱上写作业呢?

所以,别再对孩子说写作业很好、很轻松、很幸福之类的话。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和家庭,相比其他事而言,写作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真不是什么开心的事。

写作业枯燥、辛苦、耗时长,这些我们都要承认。

当我们承认这些的时候,我们面对孩子的心才会“柔软”起来。

当我们承认写作业枯燥的时候,我们看到孩子不想写作业时,就没有那么强烈的不满和失望,也不会对孩子说出那么多苛责的话。

当我们承认写作业辛苦的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写着写着想休息时,我们就不会那么不近情理地拒绝,不顾孩子感受,强迫孩子去坚持。

当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放松下来,不再与我们对抗,不再与作业对抗,才能正视“写作业”这件事,思考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分析的是日本已经进入了一个低欲望时期,年轻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废柴。

视频创作者“阿Test正经比比”说,他去了东京一周时间,看到了两次卧轨,半个小时就处理完毕,一切恢复正常。这种操作,看起来更像是流水化作业。

有调查显示,日本独居率近十年来都在40%左右。风俗店产值不断下滑,AV产业却持续上升。人们的欲望不但低到对金钱没有那么热爱,甚至对爱情和婚姻的需求都在逐年下降。

日本如此,我国呢?

我们的孩子眼中,还有那种对未来热切的期盼或憧憬吗?

我上了小学以后,家里才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这是当时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当我看到电视中人们的幸福生活时,非常羡慕。

那个时候的自己,穿着改了又改的旧衣服、一个夏天也吃不上几根冰棍、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大鱼大肉……所以满心憧憬,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读书考学过上电视中的生活。

学习从不用父母督促,因为目标非常明晰。那就是:考高中、上大学。

可是,现在的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外甥10岁生日前,我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想了半天,竟然最终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一个没有需求、没有欲望的孩子,哪来的动力去学习、去心甘情愿地吃苦?

所以,现在的父母们才会头疼这些问题: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不想练琴,怎么办?

因为孩子没有动力啊!

没有动力,当然不情愿做,勉强做起来也磨磨蹭蹭、差强人意!

所以,与其想着怎么逼迫孩子去写作业,不如去思考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动力。

在某节目中,陶虹谈起了自己陪女儿写作业时的经历。她无奈地说道:“孩子仨字写了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写三个字,问题根本不出在“字”上,而是出在“人”上。是孩子根本不想写这个作业。

坐在学习桌旁,整整坐了一个小时,只写出了三个字。三个字之外的时间,孩子都在干嘛?玩旁边的玩具,还是发呆?

孩子为什么不写作业?

是会写,只是不想写?

还是这项作业对孩子来说太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父母,当我们不知道我们要说的话、要做的事儿是对是错、但同时又能确定会给孩子带来痛苦的时候,我建议缓一缓,放一放,三思而后行。

比如:

当我们不确定孩子是否吃饱了,只是看到孩子这一顿吃得少,想让孩子继续把饭吃完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做的对不对,但是我们知道强迫孩子吃完,孩子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缓一缓,想一想这件事是否真的有必要做。

同理,帮助孩子认识学习这件事,也是如此。

当我们没有看清现状、没有摸清孩子性格的时候,我们去说什么做什么,都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正向的影响,甚至还会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比如家长们常说的:

只有考上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学;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到好工作,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

如果这个孩子考上了好高中、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那么这段话确实会让他距离“幸福”更近。

可是,如果这个孩子没有考上好高中呢?

他是否会因为这段话的“心理暗示”,先入为主地以为自己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得不到幸福?

如果这个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了,依然与好高中差距甚远呢?

这段话,无疑给孩子堵上了希望之门。

读书,确实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快速路,但并不是唯一的一条路。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还不错、智商也足够,你可以用这样的话激励他;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很普通,虽然努力也依然平凡,那么请尽快认清现状,别为难自己,更别为难孩子。

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们可以继续努力学习,但是千万不要再把希望只放在“读书考学”这一条路上。这样会让自己越来越焦虑,也会让孩子压力山大。

帮孩子开阔视野,告诉孩子,通往幸福之门的路还有很多条。只要用心发现,勇于尝试,努力奋斗,一定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一条。

家,是养育孩子的地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他们提供温暖和支持。

学校,才是学知识的地方,老师教给孩子们数理化、史地生、音体美。

如果,家长非要扮演老师的角色,在家里教孩子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点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是方法非常关键。

因为,如果教得好,大家其乐融融;但如果教不合适,就会起到反效果。

在我们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不会正确的陪伴,那还不如不陪。因为,我们错误的陪伴方式,会让孩子更加抵触作业、甚至抵触我们。

比如: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学习写拼音和汉字,他们的小手还没有办法掌握那支铅笔,前几次写都不太好看。

家长若是在旁边着急,说:

“这个字母不是这样写的,又写歪了!”

“都擦两遍了,怎么还写不好?”

“哎呀,你怎么这么笨呢!”

“都写了十分钟了,才写两个字?”

孩子本来对写字非常新鲜,结果还没怎么写,就被妈妈担忧式的批评击溃了。

心理学家吉诺特说:“批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孩子进步。但很多时候,家长没有意识到,在持续的批评下,孩子并没有向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如果你没有耐心,无法接受孩子成长的节奏,那么一定不要为难自己,非要陪在孩子身边。

因为这种陪伴,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对你自己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这种伤害不止对孩子的学习起负面作用,还影响亲子关系,更要命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妨碍孩子“自信”的养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在学习上对孩子的批评,可以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就在上个月,上海一位7岁的小女孩因作业问题被父母批评后,竟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当时,热心的市民看到后报了警,民警刚见到小女孩的时候,她的情绪依然很激动,不管谁劝都不听。她一直说着妈妈经常打她,还说要坐飞机回陕西老家。

在这件事中,孩子是有责任的(比如,安全意识不到位、处理问题方式过激等)。

但是,相对来说,父母养育的方式和陪写作业的方式问题更大。

父母不但要在以后调整陪伴的方式,更要注意女孩的后续心理疏导

这件事,处理好了,可以作为亲子重新连结的机会;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亲子关系中的伤痕,每一次再发生矛盾,这个伤痕都会浮现出来,到那个时候,处理起来就更棘手了。

(1)父母能力实在有限时:

父母如果有自身的局限性,调整不好自己的情绪,无法平静正确地陪伴孩子学习,那么我建议“放手”吧。

我们陪了,孩子状况不好,甚至越来越糟;

我们不陪,孩子还能差到哪里去?

如果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寻找合适又靠谱的托辅机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我们只需要做孩子温柔的港湾,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就好。

(2)抓大放小,重点要放在“主要矛盾”上

我们如果可以控制情绪,保持平和,当然可以陪着孩子写作业。

但是,在陪伴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比如:

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但对孩子的字写得正不正不做评判;

我们关注孩子的时间观念,但对孩子先做数学还是先做英语,不干涉;

我们关注孩子的专注度,但对孩子一边思考,一边时不时转两下笔不去在意。

我们无法培养出“完美”的孩子,所以我们不要奢望去改正孩子的每一个小毛病。

如果无论大小,每一个你认为的“问题”,你都去说两句的话,那么你的陪伴过程一定充满了“唠叨”和“指责”。

这样的过程,你喜欢吗?

那孩子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将目光聚焦在“主要问题”上。

或者,我们也可以一段时期集中改善一个主要问题。

只有当我们对孩子说的话,认可和鼓励占比更多,孩子才会更加放松和自信,才更愿意听进去我们的建议与善意的批评,如此,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与成长。

以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