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退休对很多在职场煎熬的人来说,无疑是梦寐以求的,可对于已经退休但不能适应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无聊的煎熬。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相差如此之大?这与环境状况、自我相互作用以及反馈等因素息息相关。与几十年前相比,现代的人更愿意退休,具体来说有几个主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境状况与自我互动

环境状况和自我互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生存环境是最主要的。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但是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与人类欲求增长有关。

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欲望的增长并没有成正比,欲望的增长相对容易,而能力的增长相对缓慢。

因此很多人发现,自己兢兢业业一辈子,也许并不能实现愿望,于是更向往平淡的生活。

除了物和欲不能匹配以外,另一个环境原因是身心压力过大。熬夜、加班成为生活的常态,发际线越来越靠后,身体指标各种不达标,散心的时间都被压缩进网络。

每天不是上班就是带娃,人们感到身心俱疲,更渴望退休后的清闲生活。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主观心理因素:认为未来的生活总是比当下好。这是对当下生活不满的一种外在表现。

由环境和自我互动造成的个人因素也会导致人们想要提前退休,比如选择过多引起的迷茫、过快的生活节奏导致心浮气躁,不能精钻某职业,自然也无法从工作本身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这些原因也可以说是主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心浮气躁,不同的人对同样的环境有不同的反馈。

因此,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也会加强人们想要提前退休的想法。和过去几十年相比,选择过多也导致了人们的迷茫,过去的人几乎没得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慢工出细活,培育了许多匠人,发扬了匠人精神。

一些心理学者针对选择给人们造成的影响做了调查研究,发现当人们没有选择,或者有明确优于其他选项的选择时,幸福感是最强的;如果有很多无法权衡的选择,就会陷入焦虑,患得患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费斯汀格提出的态度行为理论也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点,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会互相影响,往趋于一致的方向变动。

人们一旦选择某物、某人、某事时,就会为自己的选择找很多理由,去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

将两个心理现象结合便可以知道,当人们没有选择时,也会直接改变自己的态度为行为做辩护。

所以,几十年前的人们做一门职业,就会热爱这门职业。而现代人可以跳槽、放弃、从学从商打工,加上周围人的建议五花八门,在不了解自己的状况下很容易迷失自己。

没有深刻反省自己

迷失自己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深刻反省自己,这来源于中国古文化教育的部分缺失,爷爷奶奶辈的人总是用古语指导自己行动,虽然有时候并不是十分科学,但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并且,现代文化教育暂未树立稳固,在这样一个精神现象比较混乱的时代,人们很难找到一套合适的行事标准。

特别是年轻人,既受到了上一辈人的影响,又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暂时无法适应转折的生活,这造成了对生活的失控感,想要提前退休的思想就产生了。

虽然环境的原因总是不可阻挡,但并不能成为想要逃跑的理由。只有勇于面对多变的现实,抵抗压力和诱惑,不断探索自己的道路,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也就是人生相对完满的状态。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