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中国汽车品牌开始掀起一波"入欧"潮。

先是爱驰、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进军欧洲市场的新闻刷了一波存在感,后又有上汽宣布欧洲自营航线首发启航,领克欧洲首家体验店在荷兰哈姆斯特丹正式开业的消息在一天之内先后宣布,一时之间关于自主车企出海的话题又被重新提起。

这些举动被视作自主车企正式向欧洲进军的信号,在这之中,上汽算是走的较快的一个。

就在上汽宣布开通欧洲航线的同时,一艘装载着近1800辆MG新能源汽车的汽车滚装船"安吉凤凰号"也从上海海通码头缓缓启航,它会在一个月后抵达英国布里斯托尔和比利时泽布吕赫等国际商贸港口城市。届时,这近1800辆的上汽MG汽车将从码头到经销店,最终交付到欧洲用户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而易见,自主车企出海之路正在发生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在传统的亚非拉等中低端市场的"小打小闹",开始把目光投向更有挑战难度的欧美国家。

欧洲是最新的一站。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吉利、长城、上汽、奇瑞、比亚迪在内的多家自主车企制定了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

像是奇瑞,算是最早表态要进军欧洲的自主车企,早在2017年首次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时,就高调地喊出了"下一站、欧洲!"的口号,并计划从今年开始完成包括欧美等主流市场在内的国际布局。

另一家头部自主车企——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曾喊出"不走出去就是等死"的豪言,并从去年开始着手布局欧洲市场,据悉WEY品牌已经在德国了建立技术中心,将以德国市场为起点,率先进军欧美高端市场,并在2021年正式全面进入欧盟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利更不要说,自收购沃尔沃以来,就开始在欧洲市场布局,还是首家在发达市场推广自有品牌的中国汽车制造商。由吉利和沃尔沃合作推出的新品牌领克,目前已经在欧洲开卖。

为什么欧洲会获得自主车企的集体青睐?

原因并不难理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欧洲作为汽车的发源地,汽车工业实力雄厚且消费市场成熟,是检验"全球品牌"成色最佳的试金石,如果能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不仅可以提升自主车企的国际形象,还能为品牌建设加分。

除此之外,促使自主车企加快欧洲市场布局的脚步另一大重要原因是:欧洲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市场。

先来看一组数据:欧洲汽车制造业联盟(AECA)最新数据显示,9月,德国、英国、法国、挪威、瑞典、葡萄牙、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九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注册量合计约为13.3万辆,同比上升195%。而今年前9个月,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77.7万辆,同比增长105%。有机构预测,今年全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11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支撑。

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发达的中国车企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不难看出,现阶段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的车型里,新能源汽车占了绝对优势,此次上汽出口也是MG新能源汽车。

在所有想要抢滩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中,"头号玩家"的头衔可以颁给名爵,不仅因为它骨子里的英伦血统,还因为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汽的海外布局都走在了所有品牌的前头。

"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1辆是上汽造。"

这并非夸张的说法。数据显示,上汽集团在2019年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同比增长26%,出口量达35万辆,占中国自主车企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MG名爵品牌是上汽集团出海的先锋主力,2019年名爵海外销量达13.9万辆,位居中国单一汽车品牌出口量榜首。

除了规模占据优势,上汽的海外之路也更为深入和彻底。在它看来,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单纯的往海外卖车,而是整个供应链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甚至物流保障的全面"走出去"。

还记得今年6月份,疫情下的法国巴黎市中心,上汽集团名爵品牌法国首家旗舰店"云开业"吗?当时这栋位于巴黎市中心老佛爷百货附近的旗舰店,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在线上与270多家法国媒体以及广大消费者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只是上汽全体系布局海外市场的缩影,目前上汽在英国等地设立了3个海外创新研发中心,在泰国、印尼、印度建成了3个整车制造基地,在海外建立起95个零部件制造基地,在欧洲、南美、非洲、中东、澳新等地建立了12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在全球设立了超过600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并在印尼成立了首家海外金融服务公司。

在所有进军欧洲的自主汽车品牌里,上汽也是行动最早的那个。

早在2019年,上汽就已经初步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去年9月底,首批500辆名爵MG ZS纯电动SUV出口欧洲,截至目前,上汽集团旗下MG和MAXUS已经成功登陆包括英国在内的十余个欧洲国家,其中MG品牌在欧洲销售近2万辆。按计划,至2025年,上汽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年规模将力争突破"十万辆级"。

根据规划,上汽明年在欧洲市场预计有五六款新车上市,都是新能源产品。上汽集团希望通过提速产品布局和完善体系能力,抓住欧洲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时间窗口期。

为了提升提升运营效率,上汽集团不久前开通了欧洲自营海运航线,从效率上可以从原来的40天提升到30多天,大大节省运输周期。

再来看名爵品牌,相比其他自主汽车品牌来说,拥有英伦血统的它占据先天优势,无论是市场基础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更甚于其他,更容易被欧洲用户所接受。

中国汽车品牌要想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走出去"是必由之路。

纵观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无论是欧美、日本还是韩国,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随着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扩大产品出口和参与国际竞争是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欧美日参数图片)韩等主要国家汽车出口量一般都在200万辆以上,占国内产量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以德国为例,其汽车出口量占国内产量比例更是高达78%。相比之下,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占比还不足4%,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所有出海的自主车企中,上汽不是最早的一个,却是走的最快最稳的一个,它的经历,对于其他自主品牌来说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2008年,时任上汽集团总裁的陈虹萌生了开发海外业务的想法。该集团随即将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市场部旗下海外业务科升级为海外业务部,开始了对于海外市场的初期探索。

它没有选择更容易的道路。作为中国首家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车企业,上汽是为数不多的会在整个产业链进行全方位布局的车企,包括零部件、物流、销售、流通领域、二手车以及金融等等所有方面。

而且上汽不以地域而是以产量为判断的唯一准则,不管是印度、泰国、还是印尼,甚至是未来新的基地,只要产量到一定的状态,就会整个体系全部介入,全方位地为用户进行服务,满足市场的需要。

从上汽这些年布局海外的经历来看,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自主车企出海不能只围绕在中低端市场,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品牌竞争力,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命题,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声量放大的关键。

在品牌方面,上汽也给所有自主车企打了一个样,目前MG名爵在海外的社交媒体粉丝已经突破445万,包括Facebook,Twitter, Instagram,同时MG名爵还在积极借助利物浦球队等各大IP的品牌合作,通过社交媒体营销增强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网新社观点:

自主车企出海并非新鲜话题,此番集体转向欧洲也是有迹可循,但是这条道路看上去美好,实则困难重重。

因为步入欧洲市场,就意味着与大众、宝马、奥迪等本地老牌车企贴身肉搏,更需要在技术和品牌获得双重突破。但是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品牌知名度以及美誉度都是短板。

即使像上汽名爵这样的"头号玩家"也不容易,虽然上汽名爵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但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或许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