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份年收入过百万的职业,又工作了几年攒了些许积蓄,这个时候远在大山之中的家乡邀请你回乡创业,你会怎么做?是继续打拼自己的职业,还是回乡建设?小编不知道大多数人会如何做出选择,但平心而论,如果一切都是未知数,小编很有可能会选择前者,而阳新县木港镇北山村王建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回到了北山村,建起了养殖场,买入了几百头牛,搞起了生态养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偏远山区 开发难度大】

北山村,顾名思义,依山而建的村落。它地处阳新县南面,北与枣园村接壤,南与江西省洪一乡河山村毗邻,西与吉山村交界。东西宽4公里,南北长5公里,地处湖北江西交界之中。

从木港镇玉岭大道进入,需经过“九曲十八弯”,驾驶半个多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北山村。地理位置偏远,运输难度大,可以说,在2019年之前,北山村是我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2019年,在北京、黄石从事装潢装修工程的王建,回了乡,并在一年时间里,让北山村有了一个大的变化:原本荒芜的土地都种上了牧草,建起了养殖棚,并从外地购入了200多头肉牛,开启了“生态养殖”之路;不仅如此,王建还让村里的贫困户在这里就业,解决了温饱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计划是400多头,并搞有机肥产业。”作为阳新县惠兴生态种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建刚回北山村时,要解决的创业问题有很多,基地、设备、牧草种植、工人、牛犊选购、销路、运输等等这些,每一样他都要细细考量。

作为从北山村出去的人,王建很清楚这里的条件有多辛苦,曾有好多朋友都劝说过他。但他“偏不听”,心中有一股子倔劲在暗暗发力。王建说,“既然选择了回来,就要搞出一点名堂出来。”

王建先从身边的朋友圈之中学习养牛技术。有了信心后,他便从村里承包了近八百亩荒地,拿出其中一大半用来种植养牛所需的优质牧草,随后建起了两处养殖大棚,陆续从外地选购了三个优质品种的200多头牛犊。路不好走,地不好开垦,材料不好选购,每一步他都要亲力亲为,忙前忙后,生怕有一丝的闪失。“刚开始那会,每天都睡得很少。”王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王建欣慰的是,他的一切行动都得到了政府以及村两委、村民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不到1年时间,王建的生态养殖初具规模,销路也得到解决:肉牛卖到江西、咸宁等地,并且供不应求。

所谓生态养殖,在王建眼中就是:荒地长满了牧草,牧草喂饱了肉牛,牛粪又滋润了土地。他计划养殖400头牛,种植400亩牧草,再从400吨牛粪之中提取100余吨的有机肥,然后选用12户贫困人口前来就业,如此生态的种养殖产业链条,就是王建对回乡创业的理解。

【排行老八,却做起了“老大”】

1973年出生的王建,排行老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上面有三个姐姐,四个哥哥。1994年,20岁刚出头的王建出了村,跟随四哥一同外出打拼。1997年,王建辗转来到北京,做起了装饰装潢工作。由于勤劳好学、又能干,王建很快成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装修公司,在盈利好的情况下,公司年收入能达到三百万元。

自身的条件变好了,不再是穷山沟里的穷小伙,王建却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2015年,在家乡担任教师的二哥不幸患肺癌去世,留下两个子女,王建主动收养了二哥小儿子;2017年,四嫂不幸患胃癌去世,四哥又没有照顾能力,王建主动收养了四哥的大儿子。 加上自己的三个儿女,王建一下子成了五个孩子的“爸爸”。除此之外,王建87岁的老母亲,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被查出来患有食道癌。“每年都要治疗,而且医治的费用都不在少数。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这几年一直在照顾她(老母亲),到现在花了有上百万,医生说她能活到现在是个奇迹。”王建说。为了离家近好照顾,2016年,王建从北京回到了黄石发展。

2019年,木港镇北山村村支书王定汝来到黄石,邀请王建回乡参与家乡建设。其实王建也是一直对家乡有着很深的情结,也想回报自己的家乡,为其做出贡献,这一点与王定汝不谋而合。

说干就干,王建立即与妻子商议。然而刚开始妻子坚决反对这么做,她认为这个时候不适合回到家乡去创业,应该继续保持稳定。尽管王建认同妻子言语背后的初衷,但“为家乡出力”的信念驱使着身体里的那股倔劲,王建毅然决定带着所有积蓄,回到了十几年来不曾常驻的北山村,开始了“生态种养殖”之路。

这份选择,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有的只是一个在外拼搏20余年的打工者,对回馈家乡的热枕与执着。王建有倔劲,是对热爱家乡的一股倔劲。

(来源:阳新新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