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铁江

偶一日看电视,见正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心情不禁为之震。许是对“文革”的憎恶,人们不愿揭那疮疤,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样板戏被“株连”打入“另册”,从影视屏幕上删了出去,按说也是一种历史的误会。“文革闹剧与京剧样板戏并无直接联系,只因那位“旗手”的缘故,而将样板戏打入“冷宫”,显然不大公平。如今《智取威虎山》重新“亮相”,说明人们醒悟了这个道理,总不能因为它当年如何霸道,就将其关在京剧艺术的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样板戏重现屏幕,体现了人们对过去的宽容。

京剧堪称“国粹”,200年前徽班进京,演绎出京剧剧种,唱红于清末、民初,但最火应该是“文革”时期,没有哪个剧种、哪台大戏有样板戏这般热闹。如果仅从字面上解释“文化革命”四个字,可也不算跑题儿,因为没有哪个运动能让京剧如此深入人心,达到人人会唱、个个能演的程度。若说“文革”也有可取之处,那便应该是京剧国粹的大普及。这些年京剧不大景气,专家们分析出好多原因,其中包括古典戏太多、现代戏太少的一个因素。

当年样板戏独霸舞台,八亿人民八出戏,一枝独秀让人生厌,物极必反,结果“文革”后便没了踪迹,如今全是古典剧目,少了现代戏,似乎也有一种单调之嫌。专家们分析得有道理。

从“文革”时代过来的人,若说不会唱几段样板戏,那这人肯定精神不大正常。正因为样板戏根植于广大人民的沃土中,它便不应是某个人的样板,它是京戏艺术的分支,叫“现代京剧”或“京剧现代戏”则更贴切,也能让当年饱受“文革”灾难的人心理得到一些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样板戏的年代虽然久远了,但“样板”一词却留在了生活中。近见有人把某些领导讲话称之为样板话,老词新用让人耳目一新:官话、套话、罗圈话都是样板话,折射出一种官僚主义风气,和当年样板戏一样,反复唱就没了独特的韵味。

“文革”有错,京剧现代戏没错,十几年不唱了,偶然一听那熟悉的唱腔,就能把人带入金戈铁马、战天斗地的岁月中去。重看样板戏,让人生出好些联想。

(《茶苦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