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一文

对于遥远的加拿大,除了我们熟知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大夫之外,其实还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作为对手的加大拿士兵。

那么加拿大方面会怎么样诉说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呢?他们又是如何评价志愿军的呢?

在加拿大战争博物馆(相当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一个占地面积极广的大型博物馆)中,就专门设置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场景来纪念朝鲜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现在人们对加拿大的印象,早已经不是救死扶伤白求恩大夫那样了。

图片:加拿大战争博物馆。

在加拿大战争博物馆的朝鲜战争场馆中,不仅放置了一辆半履带车和几个汽油桶,而且四周还挂满了反映战争的照片和油画。

场景中央的路标上标着当时战地距离加拿大渥太华、伦敦、布兰登等城市的距离,在路标最上面的牌子上写着YALU370KM。

如果这是指鸭绿江的话,那么加拿大人这时候的位置远远地躲在三八线后面,这倒也真实反映了加拿大人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所处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这个独特的路标显示朝鲜距离加拿大渥太华、伦敦、布兰登等城市的距离,在路标最上面的牌子显示距离鸭绿江370公里。

博物馆中称,加拿大人与志愿军“第一次真正的交锋”发生在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

5月30日,加拿大第25旅接到了进攻志愿军防守的467高地(种子山)的命令。

该旅旅长J·M·罗宾汉准将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一次简单而轻松的任务。战斗的结果,在加拿大军方的官方记录中十分简单:“在这次行动中,皇家加拿大步兵团奉命发动了对于彩乐里和相邻山峰的攻击。攻击是成功的,但是由于该旅的进展过快,在敌军中过于突出,缺乏侧翼掩护的部队被迫后撤。”

而罗宾汉旅长在其回忆中称,为了拿下种子山,除了该旅第2步兵团的步兵和皇家第2炮兵团的3个炮群外,实际上加拿大人还出动了8辆坦克,并得到了美军6架冒着恶劣天气起飞的战机的支援。

可是,加拿大人的第一次进攻却被坚守阵地的一个连的志愿军给击退了!

图片:加拿大战争博物馆中展示的加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英制“百夫长”主战坦克,一样被志愿军打得抱头鼠窜。

在加拿大1982年出版的《记忆中的勇气——朝鲜战争中的加拿大军团》中,当年的参战加拿大老兵们的回忆显示这次战斗并没有官方报告中提到的那样体面。

在该书“攻击彩乐里”一章中,作者是这样描述当时战况的:

“5月30日上午,战斗在大雨中打响了,第1、第2和第3连先后完成了任务,但第4连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并在敌军密集的机枪火力下遭受伤亡。

战斗进行到下午,中国军队依然控制着山头,他们发动了一次反击。

这次巧妙的反击目标是第1连和彩乐里。战斗中他们突破绕袭到了第1连的背后,切断了它与后续部队的联系。

此时能见度很低,很难分辨山谷中运动的军队。因此,为了掩护第1连,放在中国军队和彩乐里之间的第3连完全无法发挥作用。中国军队的运动路线使加拿大人的子弹很难打到他们。

战斗中,皇家加拿大步兵第2团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他们既不可能占领种子山,也无法坚守住彩乐里。于是罗宾汉旅长下令撤退,并要求在后方建立新的可靠防线。在中国军队冲到面前的时候,加拿大人不得不杀出重围后撤下来,到达预定构筑工事的后方阵地。”

图片:加拿大战争博物馆中的油画,显示的是在美军空投补给下瑟瑟发抖的加拿大守军。

此战加拿大第25旅名义上出动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发动攻击,但实际上只有第2步兵团一个步兵营的4个连投入战斗,而这四个连在进攻中又被同时投入到四个不同的方面,显然是胃口太大,摊子铺得过开。

真正用于攻击种子山主峰的只有第四连一个连。如此愚蠢的部署在经验丰富的志愿军面前简直就是去送经验的。

博物馆展示了当年志愿军的军装和所使用的的PPsh41冲锋枪,旁边的文字解说称:

“中国士兵穿着的棉布战斗服比用尼龙制作的加拿大军服更安静,使中国士兵能够在夜间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战线。”

看来,加拿大人当年是真的被志愿军打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加拿大战争博物馆中保存的加拿大军装和志愿军棉衣,认为志愿军的老棉袄暖和又安静,具有更高的战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