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6日,北京“京惠保”发布数据称,该产品上线一个星期,投保人数已经超过了50万。

从2015年深圳一城试点,到今年40多个城市竞相上线,诸多城市正在酝酿推出。一时间,“惠民保”成为“百万医疗险”之后的又一网红产品。

对于“惠民保”,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是防止大病致贫的良好选择,也有人担心其可持续性。业内人士认为,“惠民保”已迅速形成全面开花之势,对促进多层次医疗体系的构建将起到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正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虽然号称是“一城一策”的定制化产品,但其定制成分并不大;又如,有的地方不止一款“惠民保”,还有的地方出现“蹭热度”,以“惠民保”之名来跑马圈地的现象,这些都需要不断完善,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

40多个城(省)落地

深圳、南京、成都、杭州、北京……今年以来,一个接一个的城市(省)推出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其具有城市医保人群专属、“一城一策”定制、低保费、高保额、投保要求非常宽松等特点。据“金融1号院”不完全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多个城市和3个省推出了“惠民保”。

事实上,“惠民保”的本质是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其雏形最早出现在深圳,从2015年就已经推出,此后几年,跟进的城市只有南京等少数几个。而2020年“惠民保”突然蹿红,快速铺开。对此,中国境内唯一一家专门经营人寿再保险业务的公司——中再寿险产品精算部张骥对“金融1号院”分析认为,主要由于宏观政策支持,政府、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都有较强动力来推进。

首先,从政府角度看,推出“惠民保”可以在不增加财政额外支出的前提下提升市民医保待遇水平,因此,有的医保管理部门为“惠民保”站台背书,或在医保数据资源方面给予支持。据“金融1号院”了解,山东省淄博市推出“淄博齐惠保”当天,淄博市政府副市长毕红卫在上线活动现场购买了第一单,体现出政府的支持态度。其次,从保险公司角度看,“惠民保”本质上是商业保险,在获得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无论是产品本身的销售,客户拓展还是对企业品牌的宣传等都大有裨益。再次,第三方服务公司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积极性很高,例如,部分平台希望通过参与“惠民保”将医疗服务和后端供药打通。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金融1号院”表示,在下沉市场和下沉人群中,商业健康险有巨大的刚性市场需求,而且这些客群往往和保险公司现有客群并不交叉,所以,尽管“惠民保”是普惠性质,不太可能给险企带来太多直接利润,但他们纷纷发力布局,一方面是通过微利业务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变相实现低成本获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与当地政府以及医保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当地资源。

中再寿险张骥认为,“惠民保”借助年初《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银保监会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等国家和行业层面的政策东风,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拓宽了商业保险的可保人群范围,对普及保险教育、提高老百姓保障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了今年的全面推广大势。在某种程度上,2020年可称为城市定制保险元年。

消费者乐见 随意买较常见

“不管是医保还是新农户,还是因为身体原因买不了商业保险的,都来撸一下政府给的羊毛吧!纯公益广告。”在一个业主微信群里,业主张浩(化名)转发了北京“京惠保”相关信息并这样表示。

不少业主都咨询投保方式,得知可以直接在公众号投保时,9分钟后,就有业主表示已经投完了。“看都没看,输入名字,身份证号,手机号验证码直接就支付了,我选择的是每年自动扣费,是不是有点不妥呀?79块钱也无所谓了。”业主陈珺(化名)表示。

“金融1号院”随机对身边朋友邻居进行采访发现,大部分市民对“有政府支持,每年79元,最高可以保200万元”的保险认可度都很高。“几十块钱,还没有一件衣服贵,买一份总不会错,希望用不上,万一有需要,也不会太着急。”北京市民吕先生表示。这反映出对“惠民保”的了解还有所欠缺。例如,不少消费者只看到保费便宜保额较高就“无脑”买入,而对其具体的承保和理赔规则不太了解。有的消费者此前已经购买了百万医疗保险而再次投保“惠民保”,还有消费者认为百万医疗险很贵而“惠民保”便宜,准备不再续保前者而转投后者,但对两个产品具体的理赔细则区别并不十分了解。

中再寿险张骥表示,“惠民保”属于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但理赔门槛较百万医疗险略高,因此消费者也不能因为看到“惠民保”便宜就转投该产品而放弃百万医疗险。其实,两类产品各有不同,“惠民保”更适合为防止大病带来过重经济负担、但保费预算有限的人群。同时,对于难以买到合适的普通医疗保险的带病体人群,“惠民保”是很好的选择。

提升投保率 加强监管

固然,几十元或者一两百元的“惠民保”对于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有重要意义,也能很好地缓解人们的“大病焦虑”,不过,在“惠民保”急速落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我认为这个‘惠民保’只能算是激进版的百万医疗险,可以说是为了蹭热度,一方面其并没有真正的政府指导,另外一方面其直接以超低价格面向全省销售,产品缺乏定制成分。”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对“金融1号院”点评某省近期推出的“惠民保”,这也会导致人们对“惠民保”认知的混乱,也给产品的长期稳定运营埋下了隐患。从另一个角度看,“惠民保”本质上仍然是商业保险,地方政府对产品的运营也不易进行具体指导。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惠民保”急速落地,背后有相关公司“跑马圈地”的成分。

中再寿险张骥也指出,“惠民保”业务的初衷是发展城市定制化保险,投保人群为当地医保参保人群。然而不同城市的医保政策差异较大,使得“惠民保”的成本有较大差异。但目前各地医疗数据与保险数据的开放程度十分有限,对于丰富产品保障内容、差异化设计产品形态、提升定价准确性都有较大限制。因此,部分“惠民保”的定制成分并不大,只是盲目效仿其他城市的产品。

“金融1号院”了解到,与普通医疗险随时可以投保不同,目前各地推出的“惠民保”都采取集中一段时期投保的模式,到期即关闭,保障期间为一年,到期之后如何运行,承保规则、保费是否将进行调整,目前大多并不明确。同时,不同地方的“政府指导”的参与机构不同,指导程度不同,投保率参差不齐,据业内人士向“金融1号院”介绍的调研结果,以常驻人口为基数,各地的参保率在1%-15%之间,整体参保率不够理想,一方面说明人们的保险意识仍待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地方的“惠民保”宣传仍不到位。

业内人士认为,“惠民保”要持续稳健运营,将“惠民”落到实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例如:同一城市尽量在同一时期只上线一款“惠民保”,可由多家险企共同承保,集中资源、集中推广、降低整体风险。同时,各城市需采取措施提升参保率,例如开放医保个人账户的划拨、鼓励企事业单位为员工投保等。同时,建议政府加强监管“惠民保”在落地过程中的定价、推广、服务等。

编辑:周尚伃 值班主编:李文

终审:马方业/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