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杜甫有诗云“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形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的良言美句,诸葛亮受先帝托孤之恩,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但最终病死五丈原,历史上像诸葛亮这样忠心耿耿而又英年早逝的人很多,他们大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青史留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像司马懿这样大器晚成的人却少之又少,前半生被曹操父子压制,直到五十多岁才开始掌兵对付诸葛亮。
半生的沉浮,使他学会了隐忍,他不动声色的培植势力,掌控朝政,圈养三千死士,最终于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政权。
观其一生,他夺取曹魏政权的手法十分不光彩,但这也是他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所得来的结果。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

出生显赫,屡善奇谋,深得曹操父子喜爱!
公元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
其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颖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可谓是家族显赫。
无疑,按我们现在的标准,司马懿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官二代。
受家族潜移默化的影响,司马懿决心大干一番。
但此时的大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
先是桓灵二帝昏庸无道诱发黄巾起义,后董卓入京扰乱朝纲。董卓死后,天下大乱,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成为了北方重要的军阀。
曹操此人爱才,而且司马懿出生显赫,他想利用这份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派人去请司马懿如京为官。
出入仕途是司马懿的人生理想,但他却不想投靠曹操麾下。
一方面曹操是窃国大盗,将汉廷据为己有。更重要的是曹操是宦臣之后,司马懿作为士族阶级,羞与他为伍!
所以第一次请他,司马懿便装病不出,婉言谢绝了他。
曹操当时需要南下去荆州,灭孙权,剿刘备,因此便将请司马懿出山一事搁置一边。
公元208年,曹操赤壁兵败,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然形成。
此时的曹操已无力再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灭亡孙权和刘备,于是回到许昌发展经济。

这期间曹操再次派人要求司马懿出山,和刘备三顾茅庐寻找诸葛亮不同,曹操非常苛求。
要是司马懿一再称病,就杀了他,司马懿是人才,即使不为曹操所用,曹操也不会便宜别人。
所谓士大夫铮铮铁骨,但在生与死的面前,司马懿最终选择了生,被迫加入曹操阵营。
成为了太子曹丕的得力助手,曹操欣赏他的才能,但他的狼顾之相又使得曹操心生忌惮。
一直将其压制,为了讨好曹操,司马懿只能兢兢业业的工作,渐渐的曹操放松了警惕。
司马懿知道要想真正的青云直上,只能得到曹操的信任。
为此司马懿决定用自己的才华征服曹操。
汉中大败,使得蜀汉阵营轻敌冒进的势力有所抬头,其中镇守荆州的蜀汉大将关羽便是如此。
他认为曹操不堪一击,只要自己北上攻取樊城,配合刘备在汉中的进攻,便能将其灭亡。
于是他在自己的武断之下,发动了对曹仁的樊城之战。荆州兵由于训练有素,再加上作战勇猛,很快将樊城围的水泄不通。
曹操慌忙派于禁,庞德前去增援,关羽利用汉水暴涨水淹七军,俘于禁,斩庞德。
曹操大惊失色,一方面军队无法短时继续增援,更重要的一旦关羽夺取樊城,必会危急许昌。
打了半辈子仗曹操,第一次感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为今之计只能迁都黄河以北,避开关羽锋芒,徐图再来。
众大臣都赞同他的建议,唯有司马懿等提出反对。
司马懿认为于禁的兵败只是小规模的失利,不足挂齿。
但如果贸然迁都,便影响了全国的士气,到时候人心向背,曹操即使有天纵之才,也无力回天。
于是司马懿献策说“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如今关羽坐大,孙权必定不安,把这件事告知孙权,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自解。”
说白了就是司马懿想用反间计离间孙刘关系,孙权早就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与刘备产生隔阂。
刘备说暂借荆州,取得益州后必定归还,但这无疑是是刘备的一个口头支票,到了关羽手里便是寸土不让。
现在关羽重兵围攻樊城,荆州城防虚弱,无疑这是夺回荆州的最佳时机。
在加上孙权是一个胸无大志的领导者,只想割据东南一隅,曹强,则联刘抗曹;刘强则联曹抗刘。
他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消灭曹操,一旦曹操灭亡,江东必定不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孙权最终派遣吕蒙袭击关羽后方,关羽兵败被杀,樊城之围遂解。
这一次司马懿的大胆进谏让曹操颇感欣慰,司马懿凭借着自己的权谋,平衡了三方势力,使得曹操得以保存实力。
讨好了曹操,司马懿的日子开始火红的起来,更重要是他学会了曹操将天子视为玩偶的驭人之术。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
为了表示忠心,司马懿开始死心塌地的效忠自己的学生,魏王曹丕。
这其中就是他一手把曹丕扶上了王位,如果说曹丕是杀人者,他就是这个递刀人。
这一年他41岁,成为了曹魏政权的肱骨之臣。
曹丕欣赏他,但又时刻防着他,不管怎么样,曹丕始终没有给予司马懿军权。
即便是曹丕攻打东吴,也只是亲自率兵,让司马懿镇守许昌。
司马懿自己也清楚,所以无时无刻都在伪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