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来,网络上流行了一张图。

大概意思是作者把各国文学的生死观作了一次对比。依次是

英国文学:我愿为荣誉而死;

法国文学:我愿为爱情而死;

美国文学:我愿为自由而死;

俄国文学:我会死

...

本来这几国的对比就已经妙趣横生了。没想到中国网友又把这张图加上了一个:

中国文学: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上这张皇帝卖萌图,有些人就很惊异:是认真的吗??我们中国文学才没有这么浅俗!

但...就真的还有些道理。不信你看看。

1

英国:我愿为荣誉而死

代表 1:培根《论死亡》

“复仇让人恨过死亡;爱恋让人蔑视死亡;荣誉让人希冀死亡;恐怖让人死于死亡之前。”

代表 2:王尔德《神圣的自由渴望》

“...尊严与荣誉,一切萎顿成虚话,

剩下的惟有背叛和得心应手的屠刀。”

在荣耀面前,死亡不值一提...

2

法国:我愿为爱情而死

代表 1:雨果《巴黎圣母院》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塑造了野兽般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丑陋,并且深情。卡西莫多最后为了艾斯美拉达杀死了自己的养父,并且舍身而死。

代表 2:玛格丽特 · 杜拉斯《情人》

杜拉斯在《情人》里,塑造了一个在追寻爱的女主角,在书章的末尾,两人分离并各有家眷,但女主仍然念念不忘:我结婚、生育、离婚并开始写作,他和他太太来到巴黎并给我打了电话。他说他和从前一样,还爱着我,他不停止对我的爱,他将爱我,一直到死。

你到底是爱这个人,还是爱这种感觉?

3

美国:我愿为自由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代表 1:托妮 · 莫里森《宠儿》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森在她这本以黑人女性为主角的小说里,塑造了一名女性,为了让小孩儿逃出奴隶制的制裁而扼杀了她,但其后孩子的生魂返还,让她饱受折磨。

“...到一个你想爱什么就爱什么的地方去—欲望无需得到批准 —— 总而言之,那就是自由。”

真的是什么都没有自由重要...连亲生女儿都可以不要。

4

俄国:我会死

代表 1:屠格涅夫《春潮》

屠格涅夫在他这本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里,表达了对当时“多余人”的看法。男主人公经常思考一些生死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那不断增长、吞噬一切、消耗一切的对死的恐惧……于是扑通一声跌进无底深渊!如果生活就是这样风云突变,那倒反而好些!否则,临终以前,会出现虚弱无力,多病多痛……就像铁器生锈一样。

虽然还好好活着,但就是每天忍不住要想死亡的意义...

代表 2: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在他的名篇里塑造了格里高利,一个为了革命理想奋斗的人,他虽然满腔热血,但又时常荡于不同信仰的犹疑里,有时候他会自言自语:“在清醒的时候死,是很可怕的;在睡着的时候死,一定很舒服。”

一边打仗,一边还得思考很深的生死问题,就还挺沉重的...

5

中国: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代表 1:余华《活着》

提到这本小说,是不是就觉得网友的总结很像那么回事儿?在余华这部最闻名作品之一里,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淋漓尽致展现了为了生存下去的各种品质:韧性,坚毅,善良,乐观...甚至那一点苟且。他真的随时随地都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总是奇迹般地将人生继续。

在龙二死掉后,福贵自言自语:“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完美诠释了“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中国俗语...

代表 2:麦家《人生海海》

麦家在这篇谍战题材小说里写了一个人生传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在挫折中成长的人物。

“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我不为活人活,只为死人活,我就这么活下来了。”

反正,横竖都要好好活着,努力活着就对了。

......

不过似乎,做图的人还遗漏了重要的一项...怎么能忘了日本文学呢??日本文学显然有最独特也最简单的生死观...

6

日本:我想死

代表 1:太宰治《人间失格》

“生而为人,对不起。”

在这本将死亡美学发挥到极致的作品里,一切的阐释都显得很多余。

代表 2:三岛由纪夫《天人五衰》

这本书描写了被本多收为养子的安永透知道了自己只是他人转世之身,并不是能自由选择命运的人,从而服毒自杀的故事。

“你没有任何东西足以使人梦见你的失去并在醒来后仍觉得这世上倏然落下一道阴影。”

而且作品本身,也是三岛由纪夫切腹自尽前一天的绝笔。

与其说,他们是渴望死亡本身,更合适的说,在日本文学里,死亡通常是美的意喻,它是对对残朽的抵抗,对消逝的顺从,以及对衰败的成全。

虽然故事各异,文风不同,但一些生长在民族血液里的共性,确实会在无意间渗到字里行间。即使读完之后未能在具体的字段间找到此述,但不同国别的作者对于生死的观念,也能意达不少。

当然,以上的观点就只能代表作品一隅。

但对于中国文学的描绘,其实还挺准确的。它是一种自嘲和宽慰,就像现在流行的“打工人”梗一样;但更多的暗含了赞许:坚强,积极,宽善,以及内心有坚持呀。

不管苦痛几许,还是要尽全力生活。

所谓生死观,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哲学

读懂东西方生死文化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