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然 见习记者 陈馨懿

微笑、聊天、多跑几次、手把手指导……

“这辈子最多的谢谢,都在这几天说完了。”

杭州一个普通的社区人口普查员,在本地论坛上发帖说了自己这段时间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真实感受。

他在萧山一带,拆迁的人比较多,做普查工作不容易。

帖子发出后,后台发帖共鸣的蛮多。

同样是人口普查员的网友跟帖说,一段时间拍下来,经历了很多,也体会到了“体谅和尊重”,更加难忘的是遇到过一位老太太:1939年出生,丈夫40多年前当兵牺牲了,但她依然坚强地好好地活到了现在:“她给我讲了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经历,耐心地听完她的话后,我说老奶奶我给你拍个照吧。她非常严谨且不好意思地整理了衣领,说她已经好久没拍过照片……”网友说那一刻深深被老奶奶的淡然和豁达触动。

这几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走近萧山盈丰街道佳境社区,记录了几位人口普查员工作的片段。

1】60岁的人口普查员:

她是礼貌微笑、自备鞋套、等你到半夜12点的硬核奶奶

王淑春手里搂着一沓文件,一早就在盈丰街道佳境社区服务中心核对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左边王淑春,中间是史阿姨)

60岁,头发些许银丝的她,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像是社区工作人员,倒比较像是来咨询人口普查的居民。

事实上,在今年10月份,经过了一系列培训,王淑春正式上岗,成为了小区人口普查志愿者队伍的一员。

她负责的范围是1栋楼2个单元,每个单元200多人。其中有一幢楼层高6层,没有电梯。

爬楼是硬核奶奶人口普查工作的一部分。

“6层楼的户数少,基本上我都是扫楼式登记。”从一楼开始,大部分住户都让大家通过手机自助申报,扫下普查员的二维码,自己在手机上填信息。一直扫楼到6楼,再核对下哪一家不在家,哪一家是租户,哪一家是外籍人口等等。

然后就是的预约上门和漫长等待。

“年轻人工作都比较忙。”王淑春印象中比较深刻有一户独居男性,上晚班。

第一次王淑春上门,人不在家,留了普查员信息后,一个充满歉意的电话打过来了:抱歉,我平常下班非常晚的,可能要到晚上12点才能到家。

“没事,你12点下班我就等你到12点,到家电话我就行。不要紧,晚上就熬个夜。”

本来打定主意熬夜的王淑春,连浓茶都喝起来了。

结果,当晚10点半左右,住户就提前请假回家了。

“他说不好意思让我等太久。”王淑春说,当时,心里觉得暖暖的。这种来自住户的体谅让她意外又感动。

体谅与尊重,在人口普查员与住户间,这是相互成就的事情。

王淑春的战斗搭档,是随身背着的一个蓝色大包。里面放着四五种人员信息登记表,户主底册表,鞋套,口罩,洗手液,纸巾,记事本等。

“这些小物件是佳境社区准备的,满齐全的。”王淑春每次上门人口普查前都会背着包,如果有些住户太热情邀请她去家里坐坐,得带上鞋套,口罩,喷消毒液。

敲门的声音要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小到听不见。”

一打开门,首先要微笑,递上社区一封信,说明自己是人口普查员,拿出手机二维码,指导住户填报。

一般情况下,王淑春会在门口等着住户填好,“进门去也怪麻烦他们的。热心的人还要张罗水果饮料。”

有时候,王淑春会和接受普查的住户站在门口聊天,从广场舞聊到国家大事:“天南海北都聊,也是为了让住户不尴尬,气氛好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午吃饭时分仍在工作的人口普查员)

2】遇到过摔门、挂电话、扫码不填的人

奶奶团乘风破浪还演了“人口普查”小品

人口普查员的工作,95%的愉悦,也有5%不那么愉悦的时候。

同样是人口普查志愿者奶奶团的史阿姨就遇到不少不太配合人口普查的人。

“我们开玩笑说是‘疑难杂症’。”

第七次人口普查增加了常住人口登记,“户口不在但人在”的租客们也要普查。

“有时候,会遇到一户里有好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年轻人住。”史阿姨站在门口,租户们怀疑的眼神上上下下扫着她。

“普查什么!”

史阿姨笑,解释一遍人口普查的内容。

一句“现在家里没人”,不由分说,门“砰”一声关上,史阿姨被关在门外。

还有时候是租户真的人不在家。

“电话打过去,先被怀疑会不会是骗子,解释了之后对方不耐烦回,已经在老家报过了。”

史阿姨解释,常住人口也要登记。

“那我现在没时间,有时间再说。”电话就这么被挂断了。

史阿姨笑着说,遇到的情况多了后,她也想到了办法:“就等着那家租户晚上亮灯,一亮灯就去。”

有人当着史阿姨面扫码,保证说会填,结果几天后史阿姨手机上一查,对方还是没有提交。

最多的一户人家史阿姨跑了七八趟。

“那是一户特殊性家庭,需要填表申报。一个小问题就要重新跑一趟,英文字母写错了、身份证号不对、名字不对。”史阿姨说,每次去这家,她都觉得抱歉,结尾时还会说一句:对不起,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问题,如果有就要再麻烦你们了。

小区重阳节晚会时,人口普查“奶奶团”特意排练了一个小品,“我们其实不太会演戏,就希望通过这小品能让大家了解人口普查的意思。”

史阿姨有点害羞地悄悄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她1957年出生,手机以前只会微信和看视频,这次人口普查,她还学会了怎么申报信息,“一下子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开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一些住户夸我,惊讶我这么大年纪还会人口普查,我就觉得自豪。”史阿姨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被肯定,所以就算有少数人不配合,她也会多去跑跑,将心比心交流。

3】曾有好几个老奶奶拉着普查员聊天

这时候的上门更像陪伴和聆听

“第七次人口普查范围广、调查细,需要的人手也多。仅普查时供填写的表格就有短表和长表之分。摸底工作填的是一张短表,只需要登记户主和其他住户的基本信息。为了保护隐私,我们都向居民推荐使用小程序,只要扫个码,就能自主填报了。”

盈丰街道工作人员小张告诉记者,这次他们不仅要负责本街道的人口普查,还有钱江世纪城的人口普查,工作量很大。“幸亏有年轻人来帮忙,这些志愿者们很给力。”

佳境社区有48个普查小区,志愿者占到人口普查员三分之一左右。

“真的很感谢这些志愿者,也感谢所有参与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佳境社区的社工小李说,有些奶奶以前没用过智能机,特意买了一个。有些奶奶们在楼道里等对方等到半夜十二点,“真的非常敬业了”:“甚至,还会有全家出动,一起做志愿者这种情况。”

为了配合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上门调查流动人口的时间,人口普查员大多选择晚上上门。“一个小姑娘在人口普查过程中,被凶哭了。从那天起的每天晚上,小姑娘的妈妈就陪着她出门,在楼道等着她一户户敲门,再一起去往别的楼层。还有一种全家出动,是子女陪着作为志愿者的爸妈普查。有些志愿者好不容易回到家后,还主动要求课外作业:再多举几个案例,看看自己有没有搞清楚。”

普查中,年轻的普查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上门普查,对于独居老人来说更像一种陪伴和聆听:“碰上独居老人,人口普查员会询问信息,在纸质的表格上填写,再录入系统。时间不长,但老人反而舍不得结束,觉得聊聊天挺好的。美哉社区里就有一位女士,孩子常年在外,拉着普查员聊起了家常,最后还一起合了张影。”

目前,萧山盈丰街道佳境社区的摸底工作已经完成,社工们将志愿者们拿回来的信息进行一一复核,准备接下来的正式登记,后续将从短表当中选取10%的居民,填写一些生活情况。“也希望通过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呼吁下,希望大家多多配合,共同完成这一次属于我们大家的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