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总和我对着干”——这几乎是家长共同的抱怨。

有的时候,是孩子的问题;但更多的时候,是家长的思维方式问题。孩子尤其是幼儿,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是截然不同的。

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小孩子,难免出问题。

01故事一:“无聊”的误会

国外一家幼儿园,家长埋怨校方:“课程是不是太枯燥了,一点挑战性也没有!”

老师很奇怪“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连续好几天了,每次回家,孩子都对我说,‘学校里太无聊了!’”

老师十分困惑。这个孩子活泼、积极,在幼儿园看不出她有什么消极、无聊的地方。

似乎也不能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和家长辩论,幼儿园只好“观察观察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孩子来到幼儿园,和以往一样,快乐而兴奋。幼儿园一位老师忽然想起家长的埋怨,问小女孩:“宝宝,‘无聊’是什么意思呀?”

小女孩开心地回答:“就是说,屋子里太热了!”

老师恍然大悟。原来只是一个误会而已。

学校的暖气有点问题,温度比较高。有一次,同学在边上说,他“觉得学校里很无聊”。小女孩于是不自觉地把“热”和“无聊”联系起来,误解了这个词的含义。

这件事没有什么深刻的原理,只是一个小误会而已;但它实实在在地提醒家长:要多从孩子的感受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他的词汇。

幼儿阶段,孩子对很多词汇的确切含义,并不清楚,尤其是“我”和“你”这两个词。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面对一块诱人的奶糖,你问他:“你吃吗?”

他会根据自己掌握不多的语法常识,回答:“你吃,你吃!”其实意思是“我吃”。

因为你问的是“你”要吃吗,他自然就“按惯例”回答“你吃”,而不会根据词性,把“你”转换为“我”。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很多家长干脆回避“我”和“你”,而是用“宝宝吃”“爸爸吃”代替。这无可厚非,但到了一定年龄,还是要努力让他明白这些代词的真正含义。

02故事二: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很多孩子有“分离焦虑”,爸爸尤其是妈妈一旦离开,就哇哇大哭。

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只要问题不是特别严重,不必在意。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分离焦虑”,是家长的沟通方式欠妥造成的。

妈妈要上班了,对孩子说:“宝宝听话,妈妈4点就回来。”

或者说:“妈妈两个小时后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因为妈妈的话,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孩子之所以有分离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确定性:他不确定妈妈走了是否还回来,思维停留在“妈妈不见了”这个阶段。

在孩子眼中,妈妈走了=妈妈不见了。

如果给孩子一个确定的信号,他就会摒弃这种“等式”,从而知道“妈妈走了=妈妈到了另一个地方,还会回来”。

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知道“妈妈从家中消失”之后,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会大大减轻孩子心中的不确定感。

“4点回来”“两小时后”则会加大他的不确定感,因为他这个年龄,还没有时间的概念。

换一种说法,比如:

“等你肚子饿了,妈妈就回来了。”

“你完成这个拼图,妈妈就回来了。”

他对“小时”没有概念,但对玩游戏有概念。

03故事三:布娃娃就是“亲妹妹”

幼儿园阶段,孩子充满了童真。家长也要学会“童真思维”,才容易说服孩子。

我非常佩服一个爸爸的做法。

有一天,要去幼儿园了,女儿非要带着自己的洋娃娃去,因为那是“她妹妹”。

但幼儿园有规定,不准带洋娃娃。怎么劝也不听。

爸爸出马了。他问女儿:“宝宝,‘妹妹’几岁了呀?”

女儿刚4岁,既然自己叫她“妹妹”,只好回答:“3岁了。”

“3岁了呀。爸爸问过幼儿园老师了,老师说,3岁的孩子还太小,不能上幼儿园。要不咱把它留在家里,让奶奶好好照顾它,好吗?”

女儿想了一会儿,同意了。

为什么一开始劝她她不听,爸爸劝她,她就听了?原因很简单,爸爸尊重了孩子的思维方式,用孩子的方式去和她对话。

如果用成年人的语言,无论你如何解释“幼儿园的规定”,孩子都不听,因为他根本无法理解这种语言方式。

04成人会过滤噪音,儿童却很难

为什么很多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主要一点,与儿童发展的生理规律、心理规律有关。

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正常阶段;如果很小就特别专注,反倒不太正常了。

生理、心理因素也有很多方面。有一点,大家很容易忽视,就是儿童大脑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系统”。

这个“经验系统”听上去有点复杂,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你工作的时候,外边有个卡车,发出低沉的噪音,刚开始你很烦,但过了一会儿,你似乎就听不见了。因为大脑把这些噪音过滤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出现类似情况,成年人就会“习惯性失聪”。比如,你家住在飞机场附近,整天有飞机噪音;除非声音特别强烈,你的大脑就会把这些噪音自动过滤掉。

但儿童不行。他们的经验系统还不成熟,做不到这一点。卡车在那里轰鸣,家长听不到了,他却一直能感受到。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首先要客观分析、查找原因,尤其要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去考虑问题,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和他们形成统一战线,而不是酿成“成人和儿童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