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 编:王晓华
编 辑:李京益

独家策划

欢天喜地庆丰收 税务助农奔小康

记国家税务总局运城市税务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王晓华 通讯员 裴石明 卫平 上官通

今年以来,运城市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抓“六稳”促“六保”,抓“六新”促转型,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在此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运城市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服务提档升级,扎实开展驻村帮扶,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增收贡献税务动能。

红利支持,企业发展轻装上阵

“光增值税这一项全年可减免14.5万元,每月就为我们减免税额一万余元,着实给我们企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运城市风陵渡开发区康惠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范小睿高兴地说。

运城市风陵渡开发区康惠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食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依托风陵渡周边广阔的土地资源,共发展芦荟、黄桃、红枣、花生等3500余亩,涉及农户300多户,平均每年每户农民可增加收入10000余元。

“2020年我公司预计盈利300万,企业所得税全年可减免45万。我们把减免的‘真金白银’投放到市场开发和产品研发中,技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有信心让大伙的日子更甜蜜、更红火。”企业法人刘荣军表示。

服务提档,农业项目“乘风破浪”

永济市牧原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屠宰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今年,企业规划建设6个养殖场、1个年加工30万吨的饲料厂及其他配套环保设施。作为永济市2020年确定的“4515”重大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在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全力支持项目建设,永济市税务局精准服务、因企施策,提供一对一“专员”服务,建立项目“一户式档案”,梳理《永济牧原项目“一项一策”税收政策》,定制个性化税务方案,确保该项目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同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该项目所有涉税业务高效快捷办结。

“如果没有税务局的全力支持,我们的项目也不可能进展这么快。”永济市牧原公司财务总监对永济市税务局上门走访的项目包联干部说道。

据介绍,除了对农业项目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为解决部门农业企业资金压力大的问题,永济市税务局还积极与银行合作,推出了“纳税E贷”“税易贷”“税贷通”等多款信贷产品,为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发放纳税信用贷款。截至8月底,永济市已有10余项设施农业项目、农业养殖项目通过银税互动获得了信用贷款,部分农业项目在获贷后已经顺利完工。

产业扶贫,小作物孕育大生机

近年来,运城市税务系统各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临猗县七级镇孝子村是临猗县税务局的帮扶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收入来源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扣除浇灌、种籽、化肥、人工等费用外,每亩收入100余元。面对这一情况,税务干部走到田间地头,走访致富能手,发现孝子村由于特殊的土质原因,非常适宜种植芦笋。

有了目标,说干就干。临猗县税务局积极协调联系临猗县农商行,帮助孝子村成立了“扶贫小额贷款”工作领导组,为需要贷款的农户担保。该村还在驻村帮扶队的牵线搭桥下,成立了“孝子村芦笋种植合作社”,贫困户全部吸收加入,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截至目前,该村种植芦笋共有60户,种植面积500余亩,每年可增加收入200余万元。目前,临猗县税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还与村两委正筹划打造一千亩芦笋示范园、建立一座中型冷库,让“孝子芦笋”既好吃,又有名,走上精品道路。

老屋沟的生猪和花椒、南坡村粗粮、浑河村黑小麦、五龙峪苗木、小停村皂角……据了解,开展驻村帮扶以来,运城市税务系统各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均先后帮助帮扶村发展起了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项目,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

“我们将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运城举办为契机,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优势,制定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发挥以税资政职能,为地方党委政府农业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运城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开立向记者介绍。

山西税务响鼓重锤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旅游兴村,蹚出一条文化脱贫大道

省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帮助瓜掌村脱贫致富纪实

本报记者 王晓华 通讯员 赵彬彬

壶关县店上镇瓜掌村地处太行山东南巅圪栳山西麓,山如瓜字形,村民就在山下的山凹里定居下来,山凹如手掌,“据手掌之地”,故曰瓜掌村。瓜掌村是古代连接上党潞安府和豫北卫辉府的必经之路,素有“东南锁钥”之称。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自入驻瓜掌村以来,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蹚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子。

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好当地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赵彬彬和第一书记柳玉平等,通过入户走访倾听群众意见,与村支两委座谈研究商讨,最终确定了瓜掌村“旅游兴村、文化脱贫”的目标,形成了“恢复建筑艺术瑰宝,打造文化旅游强村”的思路。

驻村帮扶工作队深知,开发文化旅游实现脱贫致富不能单条腿走路,需要有相关配套工程的支撑。为此,工作队做出了一系列努力,筑牢了瓜掌村的各项基础。

首先是筑牢设施基础。整修了村内的排水系统,解决了一到下雨天村内多处地方积水过深问题;新建了停车场,解决了游客观光游览时车辆停放问题;修缮了观光池,既解决了村民种植灌溉用水问题,也可以发展休闲垂钓项目;新建公厕、整修道路等,为旅游开发做好了配套,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筑牢经济基础。利用扶贫资金,兴建多座四季种植大棚,发展西红柿、康乃馨等作物种植,培育集体经济产业;新建了蔬菜瓜果交易市场,把大峡谷沿线的零散交易点,集中到瓜掌村,打造成区域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扶贫爱心超市,通过积分奖励制,调动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筑牢环境基础。开展“六好红旗村”和“六好示范户”等创建活动,基本杜绝了脏乱差现象,做到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整洁卫生;建设文化宣传墙,将明清时期瓜掌村的故事搬上外墙面,乡村环境和群众精神风貌日新月异。

经过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方争取,财政下拨了300万专项资金,开展古村落保护修复工作。工作队严格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际,按保护规划设定的项目需求,以传统建筑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等为重点,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

为了把瓜掌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的精品景点,驻村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下一步还要加大开发和建设力度。

瓜掌村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航船,已扬帆起航,正向着新的目标行进!

真情铺就扶贫路

记繁峙县税务局驻村帮扶工作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益 通讯员 闫晶 赵丹

“白天地里干活,晚上回来打谷。自从咱税务局王少军给村里的三个打谷场架起了电灯,这庄稼可再不用摸黑收了。”繁峙镇水峪村贫困户马守印说。

水峪村平均海拔1510米,土地多属黄土坡地,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丘陵小山村。经村民代表商议及在镇政府大力支持下,国家税务总局繁峙县税务局通过邀请农委、药材公司的专业人员多次深入水峪村进行实地调查,确立了脱贫发展新思路——种植中药材。几经周折,联系了内蒙古喀喇沁旗世杰花卉种子繁育基地进行了种子洽购,并与村民进行了多次试验,现已进入推广阶段。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有感情。税务工作上我能执法收税,脱贫攻坚战场上我有决心一样能打胜仗。”繁峙县税务局驻水峪村第一书记屈建新从入驻帮扶村开始,他就住在村里,吃在村里,以一腔真诚驻守在脱贫攻坚的最基层。

工作队长王少军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酷暑严寒,一直扎根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俨然已经成了乡亲们心中的自家人。一次次的深入调研,“一计划两规划”的目标驱动,“5+2”“白+黑”的工作常态,使得脱贫攻坚有了战略统筹,脱贫思路看得见,帮扶措施能落实。工作中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以户为基、以业为本、以迁为先、全面保障、三力同向”的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始终坚持立志与立业共促进,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理念。做实做细扶贫工作,早安排、早落实,全力推进脱贫摘帽工作取得新进展。

水峪村的全新发展不是个例,“繁峙大米”“繁峙北芪”等大批独具繁峙特色的品牌取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繁峙黄芪肉牛”“繁峙牧原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产业基地推动养殖业实现数量、质量双突破;“繁峙绣娘”“繁峙师傅”等繁峙特色劳务品牌叫响新产业;宏钜大磨坊、宝山鼎盛等龙头加工企业引领全域产品出口。繁峙县依托全县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合作社、龙头企业、园区的扶贫带动作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放大扶贫投资效益,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村一品一主体、一县一业一园区、百企百社带万户”的脱贫产业发展大格局,搭起了乡村经济振翅高飞的新平台。

再见新时代的新农村,一样的真诚淳朴,不一样的乡村新貌,不一样的经济腾飞新活力。

国家税务总局高平市税务局税务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涉农税费优惠政策。同时,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酥梨,为贫困户增收致富贡献税务力量。通讯员 田宇 摄

致富路上的税务蓝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益 通讯员 曹文龙

投资30万余元,为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52盏;购买抽水泵和改造输水管,解决40多户村民吃水难……

自2016年以来,大宁县税务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扶贫号召,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冀红生、杨根平,分别担任大宁县徐家垛乡岭上村和三多乡呜啼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并精心挑选青年党员21名、业务骨干20名组成帮扶工作队,深入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办实事,解民忧,修路通电、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两委”班子建设,带领贫困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留下了一抹暖心的税务蓝。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富,则百姓富。近年来,帮扶工作队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全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充分激发农民活力,做活产业扶贫大文章。

按照大宁县委“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脱贫要求,岭上村帮扶工作队在冀红生的带领下,经过实地调研,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花椒种植产业600余亩,发展苹果树100余亩。2017年结合岭上村日照时间长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高粱种植。种植红高粱1545亩,种植玉米、小杂粮、西瓜284亩,同时,鼓励引导23户贫困户积极申请小额贷款115万元,使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了资金保障。为拓宽路子,增加收入,冀红生引导63户196人村民分别投资县扶贫企业大象集团和鸿锐集团,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4年来,每户累计收益近3万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杨根平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农产品销路更加难寻。针对这一情况,杨根平主动发起消费扶贫活动,以微信朋友圈转发,送货上门的方式,推销贫困户西瓜1800余斤,核桃3000余斤,为贫困户和消费者架设起消费扶贫供需对接的桥梁,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大宁县税务局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税收优惠政策”新模式,一方面向贫困户宣讲各项创业就业扶贫政策,引导鼓励贫困户主动干事创业,外出就业;另一方面发挥合作社的脱贫带动作用,组织人员为合作社上门讲政策、解难题,让企业及时了解支持脱贫攻坚、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切实做好就业扶贫。

如今,岭上村和呜啼村的184户贫困户的643口老乡全部脱贫了,村民们喜迎新生活,这也让包联扶贫的国家税务总局大宁县税务局的43名扶贫干部乐开了花。

晋中市税务局

精准服务“三个一批”项目落地生根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益 通讯员 邓欢

日前,全省开发区2020年第二期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三个一批”活动主会场在晋中开发区举行。全省共签约项目421个,总投资2108.4亿元。为更好地服务本次“三个一批”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国家税务总局晋中市税务局在积极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对新投产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点对点”精准服务,协调安排业务骨干跟踪服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快速响应相关企业的业务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税收支持。

山西美锦能源晋中氢能源项目是我省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氢燃料商用车为一体的氢能源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对我省煤炭资源转化利用和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公司落地晋中开发区一年多的时间内,税务局工作人员多次就公司所关注的问题,与我们展开交流,并就企业和员工关注的涉税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得知我们项目建设初期土地转让环节要缴纳契税,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使我们减免了契税111.82万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李飞如是说。

针对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内的重点转型项目,晋中市开发区税务局组建业务专班,选派业务骨干,在从项目落户到投产再到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持续跟踪了解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从企业发展的切身利益出发,不断为转型项目快速推进保驾护航。

晋中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立足于综改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强劲势头,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不断创新征管模式、创新纳税服务,为综改示范区内的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税务保障。

盂县税务局

“政策锦囊”助推重点工程跑出加速度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益 通讯员 张劲松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盂县税务局扎实做好税收政策辅导和落实,特别针对县域范围内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个性化宣传辅导,编写推送“政策锦囊”,进行一对一视频辅导,确保企业全面掌握税收政策知识,用足用好税收优惠,助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税务部门推出的一系列‘给力’举措,为项目提供了强大助推力,有了税收‘加速度’,企业抓进度、促建设的劲头更足了。”10月19日,在结束与盂县税务局政策解读员视频连线后,省级重点工程山西裕光煤电盂县电厂项目部财务负责人嘉晓亮如是说。

“6月底前个人所得税汇算工作,是个税改革后的第一次,企业对相关政策和操作方法存在的疑问,通过税务部门推送的‘政策锦囊’得到了圆满解决。”鑫磊能源集团负责人李爱栓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盂县税务局开展重点工程项目“一对一”线上辅导50余次,实现了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宣传辅导全覆盖,其中为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辅导8次,解决涉税疑难问题17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开展线上辅导搭建“空中课堂”,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效助力。

“支持重点工程特别是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税务部门的天职,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我们和企业在一起!”盂县税务局副局长李玉晶说。

广灵县税务局

青春派让“风车”转得更快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益 通讯员 胡志鹏

“卧羊场,望狐乡,月明山上风车转;青春派,把歌唱,税企同心心飞扬……”

又到了“大风车”税企青春派小课堂开讲的日子了。一大早,国家税务总局广灵县税务局的宋艳花就来到位于加斗乡张岔村的华润新能源(大同广灵)风能有限公司,为几家风电企业的办税员讲解风电的税收优惠政策。

“十天九风”的气候特点,使广灵县在风能开发上拥有巨大潜力。但是,风电项目一次性投入大,利润回报周期长,投资经营风险巨大。针对这一问题,广灵县税务局选择部分青年税务干部与风电企业的青年办税员,组成了“大风车”税企青春派税企结对帮扶小组,定期通过聚会的形式为风电企业提供税收政策咨询和辅导,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

年轻人们用他们特有的交流方式,在税收政策讲与听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彼此的友情和成长的体验,还把减税降费政策的红利转化为了风电企业的“新动能”。据了解,近年来,得益于“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的风电企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优惠期的结束,风电企业贡献的税收成倍增长,成为了广灵县新的税收增长点。截至今年9月底,广灵县风电行业累计缴纳各项税收1.37亿元,占到全县税收总收入的36.7%。

良好的投资收益和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新能源企业投资的目光。近期,先后有3家风能企业注册成立,并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将于3年内可全部建成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牌策划中心

责编:贝贝

审核:夏雨 赵薇

教你如何订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