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历时10天的第128届广交会在“云端"圆满收官。据宁波市商务局统计,本届广交会宁波交易团共有1141家企业参展,数字展为1604个,规模位列全国交易团第五。

在不少“老外贸”心目中,历年的广交会都是维系老客户、结识新客户的重要平台,而今年的线下展会却被疫情无奈阻隔。经过大半年,当线上展会开始常态化,宁波外贸人如何适应“数字化生存”?

“佛系”备战,成效一般

“今年网上广交会,我们准备了3个直播间,在黄金时段平均每一小时播一场,同步直播在独立站Seedslink上。第一天的流量有8000人左右,后来陆续有外商现场成交下单,让大家都很开心。”

提及本届广交会的参展效果,宁波中基天时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卓颖感到欣慰。她分析道,这可能是因为上半年的经验,让外商对网上广交会、公司独立站的知晓度提升,促进了流量的增长。当然,这与公司架起国际快线、精心布置图片拍摄的幕后工作密不可分。

无疑,今年两届网上广交会,为中基提供了不错的“圈粉”平台。但张卓颖直言道,和上半年团队的废寝忘食、艰苦奋战相比,下半年公司的投入则更为“佛系”,通过错峰直播,让工作人员的时间安排更为游刃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的“佛系”状态,也发生在宁波华茂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全市最早“吃螃蟹”试水外贸直播的企业之一,下半年他们调整了应对网上广交会的战略,重新考虑“投入产出比”。

公司副总经理周红介绍道:“我们没有采取24小时轮流直播,而是分时间段并穿插录播。毕竟,除了定向邀约的老客户,在特定时间进入直播间的游客有很大随机性。更有一些客商反映,与其看直播解说,不如直接把样品的图片和视频放出来效果好。”

尽管网上广交会给华茂带来了不少全球各地的“散客”,但周红向记者坦言,要想让外贸直播像“双十一”李佳琦带货一样让外商“秒杀抢购”,基本不现实,“因为B2B贸易涉及金额更大,外商需要时间做市场调研,我们得花时间阐述设计理念帮助他们深思熟虑,需要一定的转化周期。”

记者询问了多家外贸企业,关于本届网上广交会的参展效果,基本都得到了相似的回复,即“直播间流量比上半年大一些”,但要说订单转化,很少有企业表示成效甚佳。

对此,中国制造网国际站浙中区域业务经理金锦涛的感受颇有代表性:“我们有许多客户都参加了网上广交会,专门为此买了直播器材和设备,却发现虽然有流量,但即便来了客户,也很难挑到一些精准想要采购的商品。一小部分客户的确有订单成交,多数企业效果一般。但归根结底,当传统展会因疫情停摆,线上转型将成为中国卖家、海外买家的必然趋势。”

展会回归本质,“促订单”才是关键

历经两场搬上“云端”的广交会,不少从业者也开启了对展贸的反思。张卓颖的思考是,无论是展会还是贸易,都必须回归本质——所谓的面对面交谈、直播互动都只是手段,而参展的目的终究是达成订单、促成交易。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云展会才能满足做生意的刚需?中国制造网官方微信“焦点视界”是这样总结的:“云展会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是传统商务要解决的问题,即商业机会的发掘,和供需双方的匹配。任何一个云展会的主办方,都要做到‘五有’才能‘无忧’:有技术、有客户、有运营、有流量、有数据。”

就拿上半年的网上广交会来说,宁波企业感到“冰火两重天”的原因,恰是当时平台的自带流量有限,无论是并不熟悉线上展“套路”的买家,还是未掌握运营门道的卖家,都只能铩羽而归。

但这一场教训也让企业明白了推广“吆喝”的重要性:“明年我们打算引进更多拍摄手段,有意向在Facebook、Google等社交网站对独立站进行运营推广,也想尝试VR、AR等形式向外商多元化地呈现产品。”张卓颖说,“我们还在对接一些海外的线上展会平台,以做到顺势而为。”

事实上,尽管广交会被誉为外贸的“晴雨表”,但历届广交会的摊位仍掌握在少数大型企业手中——在拥有2万家实绩进出口企业的宁波,真正参与网上广交会的仅占5%。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以阿里国际站、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为代表的第三方数字展贸平台,正在成为更为重要的获客渠道。

今年疫情以来,这些平台还在使出浑身解数,促成买卖双方对接。金锦涛介绍道,中国制造网对数字展贸平台做出的最大创新,就是能让外商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工厂的规模、产品、状态:“公司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Smart Expo’虚拟展会平台,今年将累计推出29场云展。过去,外商访问平台就像浏览网站,只是点击页面发送询盘,缺乏‘逛展’的概念,而现在外商能在快速匹配的基础上,感受沉浸式看厂、360展厅展馆、视音频实时互动的体验。”

号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外贸生意”的阿里国际站,在原有的订单贸易场景外,新增了“全球ready to ship(RTS)”频道,让成功“种草”的外商得以在平台内一键下单发货,并通过阿里的全球交易支付结算网络打通信用问题的“任督二脉”。

在外贸人的心目中,阿里国际站凭借近20年的积累,在海外买家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9月采购节期间,阿里国际站的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33%,新买家占了所有买家的三分之一,而直播流量的商机增长增幅高达347%,无论是流量、运营、转化都属于“王者”级别。

“云展会”带来“云商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这些层出不穷的“云展会”在改变国际贸易方式的同时,还催生了不少商机。令张卓颖和周红印象深刻的是,以往B2B贸易都以大额订单为主,但今年订单碎片化、小批量化的趋势相当明显。

“有的老客户原先每月下单一次,但现在下单频率变成了每周,金额也小到数万美元。一些外商因为疫情不方便来中国出差,干脆就只让我们提供样品高清照片,在货比三家之后直接在线上下单采购。”周红介绍道,“这也说明公司要在拍摄技术、视频剪辑等方面加强投入。”

张卓颖进一步补充道,当外商不得不免去“验货”流程果断下单,意味着产品流通和迭代更新的速度也要相应加快,这对工厂和贸易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工厂的生产周期要快速提升,贸易商也要学着如何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简明扼要地把产品介绍清楚、抓人眼球”。

在宁波,已有创业者瞄准了搭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的赛道。今年6月,原阿里国际站宁波区域生态运营总监吴向进从阿里“毕业”,创立宁波西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旨在为布局跨境B2B、B2C贸易的企业提供图片拍摄、视频录制、页面设计等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吴向进看来,目前宁波共有近2万家布局数字贸易的企业,倘若每家企业每年花费5万元投入专业的拍摄服务,合计起来将是上亿元的市场规模。更何况,未来5年内阿里国际站、亚马逊等平台会将视频作为入驻企业的“标配”,值得引起重视。

“对于资金、团队有限的中小外贸企业来说,即便没有疫情,要想在一年之内跑遍全球多个展会,可能忙活了很久却只收到十几张名片,投入产出非常不成正比,而阿里国际站、中国制造网等线上B2B平台将是很好的获客渠道。”

吴向进建议道,外贸企业要想抓住云展会的商机,势必要从转变思维方式做起。“比如,一些传统外贸企业有按需定制的思维定势,当我们提出要帮忙拍摄时,会像往年参加线下展一样要求‘只拍50件’,殊不知他们样品间里的上千款产品,都可以在线上场景化陈列。”

与此同时,宁波企业还可以尝试“多条腿走路”,在开辟阿里国际站等B2B业务时,考虑进军亚马逊、eBay、Wish等B2C跨境电商平台。这不仅能锻炼企业的整合营销能力,还是进一步数字化生存的不二法门。

记者 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