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时小慢”。

01 24岁博士刚毕业被聘211副教授引争议

24岁的北航博士成为了211高校副教授,这则新闻最近非常火爆,甚至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很多热议。新闻中的主人公侯涛刚在朋友圈写道:“既然出不去了,就安心在国内工作吧。百年交大,新起点,新平台,继续努力加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评论区的网友纷纷表示太厉害了,还有的网友开玩笑说:“你的导师比你年轻是个什么感受?”也有的网友感慨:“荣誉之冠用荆棘编织,其付出的辛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其实对于这次的热议也是容易理解的。刚毕业就被聘为教授,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更何况,这个新晋的副教授侯涛刚的同龄人,大多数刚刚参加工作两三年,有不少也才读完研究生刚毕业。相比之下,侯涛刚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确实是刷新了不少人的认知。

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时已经18岁,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之后,本科毕业时的年纪就到了22岁。而研究生三年,博士生最少三年,也就是说,一般读书读到博士毕业,大部分人已经28岁了。

但1996年出生的侯涛刚,已经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的博士生,也就是说,他博士毕业时,也才只有24岁。并且在8月份毕业之后,9月份他就入职北京交通大学,担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侯涛刚自己所说,对于工作的选择,也有的原因。他原本已经准备MIT做博士后的研究,却因为疫情和外部环境的原因只能停止下来,所以便一边写论文一边找工作。另一方面,他能够受聘北交大副教授,也是机缘巧合赶上了好时候。此时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更加重视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而侯涛刚选择的机器人方向非常有应用前景,再加上学校给提供的良好平台环境,所以才能这么顺利找到好的工作。

疫情

北京交通大学也是正牌的211大学,侯涛刚究竟有多出色,才能让北交大破例做出这个决定呢?

02 如果看过他的履历,就知道他当得起

侯涛刚自小学习能力就非常强,5岁入学的他,在16岁就参加了高考,并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一的时候,侯涛刚报名参加了冯如杯的比赛,这个一般大二、大三学生才参加的比赛,让侯涛刚在大一就获得了保研资格,这种情况在人才济济的北航也是第一次出现。

当时的比赛项目是《全功能障碍物信息探测越障勘探车》,也就是这个勘探车能够通过传感器的配合,对前方的障碍物进行识别,并且根据类型的不同采取升高、下降、跨越、避让等不同方式进行跨越障碍。如果一不小心翻车了,还能自动恢复原来的障碍。而侯涛刚报名之后就开启了自学模式,很快就从机器人入门级别达到了能独立制作机器人的水平。他说,寒假里自己一天都没有休息。而这个勘探车,也被学校永久保留并进行展览。

这也让侯涛刚和机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接下来的八年里,他作为主负责人完成了七个机器人项目。其中在大四做的医疗服务机器人还成为一个落地转化的项目。作为陪伴老年人的智能机器人,它有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的功能,还有远程问诊、自动充电,行走和避障的能力,当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小批量的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三的时候,侯涛刚获得日本筑波大学全奖交换生。原本对日语一窍不通的他,通过在日本的半年学习,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用日语进行论文答辩,并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课程。半年掌握一门语言,这种学习能力也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而在博士生的三年时间里,他发表第一作者论文7篇,设计的智能机器人申请了专利11项,也获得了北航研究生(博士)十佳的荣誉称号。与此同时,侯涛刚还是ISET机器人辅助智慧农业科技城市人,带领团队设计的胜寒流水线已经在北京顺义的花卉基地投入了生产运行中,并获得大学生创新大赛三等奖。

03 真正决定能力的不是时间长度,而是思维的宽度

所谓高度决定智慧,思维宽度决定格局,所以一个人真正有能力与否,看的不是时间长度,而是思维的宽度。

我们有时候评价一个人有能力,通常说他从事这项工作多少年,获得了什么什么成绩。工作的时间长度被很多人信任,觉得年头长就是有经验、有能力。而很多职称评定里也规定,必须在取得前一任职称多少年才能进行更高级别的评定。但是随着国家相关制度的改革,年限已经不再成为最重要的项目,破格晋级、破格录取的现象比比皆是。

就如文章的主人公侯涛刚,他能够在博士毕业的时候就被北交大聘为副教授,不仅仅基于自身的优秀,也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开放。

国家政策的转变其实就是更加注重个人思维的宽度,不再对年龄和资历进行限制,一切全凭能力和结果。这才是对人才最好的激励方式。所以对于所有人来说,思维的转变和宽度其实是最为重要的。

侯涛刚在博士学习第一年的时候,在继续自己的机器人方向时结果却非常不理想。在这种迷茫,信念开始动摇的时候,侯涛刚选择坚持下去,转为跨介质飞行器这个领域。这个领域,除了设计机器人,还要精通流体力学,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侯涛刚则是积极转变自己的工程应用思维,向理论研究进发,最终收获了很多科研成果。

所以说,遇到事情要多想想其他出路,这在职场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平时可以多进行思维锻炼,多思考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坏处有哪些,如何将坏处变为好处,如何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所以要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和优势。只有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遇到瓶颈的时候跨越障碍,轻松解决问题。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