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团子姐当年电影《无极》上映前,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刚刚出道的柳岩,采访陈凯歌。采访过程中她问了一个例行问题:如果票房不如预期会怎样?没想到就这样一句话,竟然惹得陈凯歌勃然大怒,直斥柳岩的提问不友好,非常伤自尊。当时在一旁的陈红,赶紧叫来工作人员暂停了采访。事后柳岩回忆说,自己做了一个月的噩梦,特别担心因为得罪大导演而被公司开除。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在最近一期的《演员请就位》的节目里,陈凯歌为了这部电影,怒怼李成儒老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家仅仅是评价了几句,发表了一下自己的观点,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部电影作品拍出来,观众喜欢或者不喜欢,怎么理解,都有作为观者的自由。可对于《无极》这部电影,陈凯歌导演特别敏感和介意,似乎经不得别人一点儿批评和不同的声音。他是真的特别介意和较真的。直到现在,《无极》仍旧是他心中说不出的痛。电影《无极》,对于陈凯歌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这应该说是陈凯歌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己操刀制作一部电影。之前的《霸王别姬》虽然备受瞩目,成就空前,但是却不能算他自己的独立作品。特别是父亲陈怀皑老先生,在电影的总体架构上,在编剧和戏曲上,以及剧情梳理上,都给了陈凯歌很大的助力。所以,这部电影也被很多人质疑,到底是不是陈凯歌自己的作品。作品当然是他的,只不过父亲也好,周围的人也好,应该都帮了不少忙。相当于是站在了前辈的肩膀上。陈凯歌心里是不服气的,憋着一股子劲儿想要找机会证明自己。了解陈凯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自恋、骄傲的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自己是有足够的能力,拍出好电影的。

《无极》这部电影,陈凯歌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本指望凭借这部电影拿奖,证明自己,却没想到不但最初的预期没达到,更是被市场猛批。虽然《无极》是当年的票房冠军,但是口碑却惨不忍睹,谩骂、质疑和嘲讽,汹涌而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恶搞梗,更是彻底替刺痛和伤害了他。他出离地愤怒。心血之作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陈凯歌的郁闷和痛苦可想而知。这也带给他,巨大的失望和落差。据说,陈凯歌在携《无极》冲击奥斯卡失败后,跟自己钻了七八年的牛角尖。甚至后来,还专门拍了一部《搜索》来表达他对网络暴力的愤懑之情。另外一方面,我觉得,陈凯歌对《无极》是真喜欢,骨子里的喜欢。有人曾戏谑地评价陈凯歌是导演里面优秀的美学家,说的是陈凯歌对于梦幻般华丽、盛大的场景有着深深的迷恋和喜爱。这一点,在《无极》里非常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电影看完,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唯美,是真的很美。画面华丽,充满诗意,用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来讲述一个关于爱、勇气和自由的故事。只不过,陈凯歌是视听、影像和意境制作的高手,却不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很多人看完《无极》,觉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导演天马行空般的叙事方式,到底在讲述什么,表达什么。画面华丽却内容空洞、矫情,开篇,最后说“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就像李成儒老师说的,“形式大于内容”。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这种审美当中。他当然也一直,试图在电影中,在作品中,阐述更深刻的人生哲学。但是却始终停留在缥缈,虚无,不接地气的层面。思考和关注的,也都是比较高大上的事物,比如理想,比如爱情,比如自由。然而,真正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丰富的、多维度的人生经历,可能真的无法产生对人生和命运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陈凯歌的人生太顺了,起点也太高了,这是他的优势和幸运,最终却也成为了他的局限和禁锢。他所理解的深刻,他所表达的困境和痛楚,都是那么轻飘飘的,表层的,甚至空洞的,苍白的。

他那么努力地思考和表达,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自恋的境地。自我感动,却无法打动观众。他所迷恋的那一套恢弘、华丽、盛大、繁美的影像画面,他所热爱的那种空灵、自由、浪漫的叙事方式,市场并不那么认可和买账。就连他身上所带有的那种浓烈的天真的理想主义色彩,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他是失落的,不甘的,更是较真的,介意的。他不缺钱,名利早都有了,可是他是真的在意自己艺术上的成就和高度,在意市场的评价和观众的反馈。陈凯歌自有他的天真和少年气。放到跟他同龄的那一代人里面,这点儿是很难得的。多少人,早已经变得油腻不堪,面目可憎。可他,依旧保持着一份纯真和坚持,有自己的棱角和理想。这样的他,着实多了几分可爱。试想,如果没有陈凯歌,中国电影该是多么无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