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人是现代人最为熟知和喜爱的唐代开国名将,早先也是李世民最宠爱、最得力的麾下大将,二人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人对这二人有着这样的评价:“双铜打出唐世界,单鞭撑住力乾坤”。但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帝王的宝座之后,对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前期有多少宠爱,现在就有多少冷落。那李世民的态度前后为何会发生如此之大的转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李世民确实是一代明君,除了早先的弑杀兄弟、逼迫父亲登上帝位和晚期沉迷于丹药而去世之外,再找不出任何的黑点。要是李世民真有这么不堪,怎么能够容忍魏征一次又一次地直面冲撞,搞得自己全无面子?所以这个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而李世民态度变化的原因有三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朝自古以来都是马上得天下,而不是马上治天下,作为一个明君,李世民当然也明白兵权的重要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帝王之位靠的就是手中掌握的兵权和对将士的忠心。所以他当然明白兵权掌握在他人手里会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威胁。因此才故意冷落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人,让他们明白李世民的忌惮。

重用李靖和李绩更能体现出李世民的外姓将领的忌惮,自从登上皇位以后,除了在灭高昌的时候派侯君集挂帅以外,其他的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挂帅亲征,而其余的战争都是由李靖和李孝恭、李道宗这样的李氏子弟负责,可见李世民对外姓将领的防备。

《隋唐英雄传》尉迟敬德剧照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文治和武功都能够排进第一档的君王,李世民出生于世家大族,自小读书习武,参与政事,自然也明白王朝的建立要依靠武将,但是王朝建立以后,武将就成了王朝不稳定的根源,文臣才是盛世的根基,因此就要对武将进行打压。

主要原因:保全悍马功臣,给予一条生路

再者,自古以来,开国文臣可能有一个安度晚年的机会,武将基本上都是“狡兔死,走狗烹”,而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是纯粹的武将,哪能明白这个道理。而同为武将的李靖和李绩都是文武双全之人,早已明白自己所处的境地,因而常年夹着尾巴做人,迎合统治者的心思,向李世民表明自己的态度,让李世民放心,才能够继续受到李世民的重用,就算是这样,李世民还时常敲打李靖和李绩,更不要说看不清形势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了。

秦叔宝早在大唐建立之前就因为单雄信一事和李世民有了隔阂。早先讨伐王世充时,秦叔宝捉拿了王世充麾下大将单雄信,秦叔宝和单雄信是至交好友,因从希望李世民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但是李世民并未答应,秦叔宝从而对李世民有所怨言。如果再不进行打压,说不定还会生出何种事端。

比起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圆满结局,侯君集可谓是不幸当中的不幸者,侯君集的功劳远在这二人之上,可是这至高的功劳换来的却是命丧黄泉,其原因除了侯君集自己谋反作死之外,还有李世民的意志,要不是为了政权稳定打压,也就不会有谋反这一事件。因此李世民对二人的打压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是对二人的保全,给予二人一条生路,不至于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次要原因:李世民更加喜爱儒将,而不是纯粹的武将

虽然李世民有非凡的包容之心,但这都是对于大唐的文臣来说,对于武将,李世民可没有这个待遇。而李靖、李绩等将领能够不被打压,受重用的原因除了有自知之明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儒将,除了将才之外还有治理国家的相才。

在政局稳定之后,其他人都受到重用,唯独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人成了李世民的门神,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皇帝的近卫,保护皇帝的安全,说的不好听一点看门的。可见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后对纯武将的冷落。

总结:李世民上台前后对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态度反差之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二人自身的原因倒是其次,主要原因还得归咎于李世民身上。李世民的态度也再一次论证了历史的真理——鸟尽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