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时我们在一二线大城市里经常会遇到四川人或者重庆人,乃至西南圈的贵州云南,这地方总人数达到3亿左右,都说口音差不多的西南官话,以四川人比较典型。奇怪的是,很多人对上海人说上海话来进行沟通有点不“支持”,但对四川人说他们的川渝方言则比较默许,是什么原因呢?

西南官话之川渝方言,以带有椒盐味的四川话比较为大众所熟知,比如:克不克耍(去不去耍)、去吃huan(饭)、克膝头(膝盖)、阳干米米(蜻蜓)、鲫砍(鲫鱼)、流碧龙(流鼻涕)、嘎嘎(外婆、外公)等等。

而且四川人说话总是尾音拖得很长,还会稍微上扬,比如:你晓得个啥...啥...子嘛.....,这样的情况就比较让人误解了,以为是在为什么事情而争吵,其实他们只是在正常地聊天沟通而已,并没有什么吵架不吵架的事情,但给人的印象就是有一点“闹”,在小一点的餐馆里比较典型。

可就是这样,大家都还是比较接受四川人用他们的方言来进行沟通,首先源于四川话比较接地气,来源于生活,活用于现实,这个接地气虽然被有些人认为是有点“土土”的,但反而也显得四川人比较可爱和淳朴,也就没有那么排斥。

还有一个隐形的因素就是四川话来源于古蜀语,直到清代才成型,继承了一些比较好的语言文化因素,像话语来源方面,很多四川话词语出自经典古籍,比如宝器,出自于《世说新语》的:此碗腹殊空,谓之宝器,现在的四川话宝器也是和古语一样带有调侃为活宝的意思。还有恍惚之语来源于老子《道德经》里的: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四川话的:这个娃儿硬是恍得很,同样是带有“迷离而又难以捉摸”的意思。

另外就是饮食的因素,川菜在全国各地流传和普及比较广,无论是在一二线大城市,还是在五六线小城市你都有可能会看到川菜馆的影子,时不时与四川人接触久了,也就接受了他们的文化乃至语言。

以上三条原因是人们能够接受四川人用他们的方言来进行沟通的原因,尤其是第二条带有文化的因素,总是让人感觉到四川话带有古代汉语的一丝痕迹,显得尤为熟悉及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