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汽车行业遭遇了近年最困难的时刻,车企员工的收入,自然也受到影响。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通过对主流上市乘用车企业进行研究,发现75%纳入统计的车企,都出现了降薪的情况,“巨无霸”上汽集团上半年的薪酬支出,同比减少了超过20亿元。而北汽、广汽则分别成为“高薪低能”与“低薪高能”代表。在降薪近两成的情况下,比亚迪的高管依然拿着全行业最高的薪水。

下半年,汽车行业销量明显回暖,车企员工们也期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降薪成为主调

今年下半年以来,车市回暖势头强劲,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份乘用车销量208.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8%。但如果把时间线放长,车市的下行周期实则已经持续了两年以上,今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同比跌幅为6.9%。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车企降薪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两年见惯不怪的现象,国内规模最大车企上汽集团也屡次被曝降薪。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在对多家上市车企进行研究后也发现,车企的整体薪酬明显呈现下滑状态(A股上市车企总薪酬支出计算方法:本期员工工资福利总额=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研究员统计了解到,半年报中有公布薪酬的16家主要乘用车上市车企中,有12家车企的薪酬支出呈现下滑状态,其中几家ST车企毫无疑问地出现大幅降薪,众泰和夏利的降薪幅度更是超过五成,跌幅分别为52.22%以及66.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大型车企集团中,广汽集团依然表现稳定,这也与其良好的“抗寒”能力相关,上半年薪酬总额同比出现了超过4%的增幅。

相对来说,上汽和北汽都出现了降薪,尤其是前者作为车市的“风向标”,薪酬总额幅度下降高达16.04%,明显采用了“节流”的措施。市场表现稳定的自主品牌一哥吉利,薪酬下降幅度超过两成,这也跟吉利今年上半年明显缩减员工人数有关,数据显示,和2019年底相比,吉利上半年雇员人数减少了约5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大主流自主品牌的表现反而更稳定。研究员发现,比亚迪员工人数不但同比有超过4%的增幅,薪酬额度也有2.83%的增长,长安汽车的薪酬增幅更是高达4.91%,这些数据都符合这两家车企今年业绩整体好转的背景。长城汽车的薪酬只有0.28%的微跌,但上半年其员工数量同比有4.76%的增幅。

北汽工资最高,却成“高薪低能”代表?

结合车市承压的大背景,车企的“薪酬包”整体上有所下降,实则符合行业预期。但如果结合车企的产出,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情况就会大相径庭。

在人均薪酬这项指标上,北汽毫无疑问是行业中的高收入车企,其中北京汽车上半年人均收入高达2.3万元/月,表现依然稳定,排名所有上市车企第一。在北汽自主品牌、北京现代销量大幅下滑的前提下,强势的北京奔驰“托住”了北汽的大盘。具体到北汽自主品牌,人均产出就要差出不少,北京品牌上半年销量仅3.5万辆,去年同期为8.2万辆。

再以A股以北汽新能源为主体的北汽蓝谷为例,其上半年销量遭遇近八成的巨幅下滑,但另一方面,北汽蓝谷不但是员工数量还是薪酬总额,都有大幅增长,其中薪酬总额同比大幅增加了24.95%,人均月薪也高达1.8万元,不幸成为“高薪低效”的代表。

北汽之后,其他车企的平均月薪都要低出不少,上汽、江淮、长安以及江铃汽车,成为另外几家平均月薪过万的车企。像吉利、长安这样的主流车企,在人均薪酬万元上下的情况,人均销量(总销量/员工人数)处于较高水平,员工们产出相当可观。

当然,要论性价比之王,非广汽集团集团莫属。上半年广汽集团人均月薪只有0.54万元,在纳入统计的车企中,仅略高于力帆汽车和小康股份,但广汽集团却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表现,类似的情况还有比亚迪,人均月薪只有0.76万元的情况下,比亚迪的多元化运营带来了不俗的业绩。尽管这与各车企的统计方式出入有关,但这也反映出广东的这两家车企,运营效率值得肯定。

至于几家ST车企,则反映了边缘车企的困局。尽管他们在市场上已经几无存在感,但作为重资产、对区域经济影响明显的行业,高人力成本依然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以众泰汽车为例,其2.69亿元的薪酬支出,占其营收总额约35%,数据已经呈现“畸形”的状态,寻求重组是这些车企当下最为现实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

制图: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