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十二月十三号,洛阳城风平浪静,一个突然掉落的铜球,掀起了巨大的波浪。一个由张衡制作出来的奇怪仪器突然启动了,在面朝西北方向的门口上衔着的珠子,重重地落了下来。很多人对这个现象也是不理解,虽然议论纷纷,但很快都因为不解而失望离去。

在那个通讯落后的年代里,过了好几天,才有一个西北而来的译者乘着快马而来,高喊“陇西地震”。原来铜球掉落的方向就是地震的方向,人们被这古怪的仪器震惊得说不出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张衡制作的地动仪,真的能探测出地震方向。

张衡,字子平,章帝建初三年,他出生于一个落魄的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是当地的一个小官吏,曾经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不过,张衡年幼的时候,家境已经衰败了。自小生活条件艰苦,有时候还要依靠亲友的阶级。

好处是能让他接触到社会下层的一些劳动群众,务实于基础。不得不说,这对他后来从事科学创造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衡从小刻苦好学,当时的南阳,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非常发达。张恒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进步飞速,家里的书籍也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

从16岁开始,他逐渐走出家乡,广泛交友,游览名胜古迹,考察风土人情。最后他来到了首都洛阳,在最高学府太学就读,成为了一位学识比较渊博的学者。

很快,张衡就对枯燥的官场感到厌倦。于是,他专心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根据自己的科学知识和实地考察研究出了地动仪,震惊一时。当时有许多人都不相信,直到陇西地震,地动仪被验证成功,才有了开头那一幕。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谨慎谦虚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建国以来,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后汉书》中196字,制作出的一个地动仪模型,这个模型也进入了中小学的教材,整整影响中国三代人。

因为,这个模型存在很多争论,最大的原因就是,复原的这个模型并不能正常工作,也就是没有办法预测地震的方向。中国地震学傅承义院士还曾经戏称,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模型强,而这样一个模型竟然在教科书上这么多年,让很多学生一直本骗。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古籍记载有误,一种是后人的理解有误,所以制作出来的模型不精准。随着人们对地动仪的争议越来越大,2017年投入使用的中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张衡地动仪图片的内容被删除,其他地方也均作了适当的调整。

这一行为并不是说地动仪并不存在,只是在现有的情况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精准的修改,这也是尊重历史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地动仪模型,只是我们当前这个时代对于张衡的理解。至于东汉时期,张衡所制的地动仪究竟什么样?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我们也无从得知,只能根据简略的记载,推理而出。地动仪是张衡对地震探测方面的一种大胆的尝试,目前为止,地震探测仪在我们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张衡对后代科学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保持质疑,但不能因此否认张衡的伟大贡献。毕竟在那个时代,科学知识也没有现代如此发达。再加上复原的难度极大,不过在未来,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和复原,历史意义还是要多过现实意义的。国际上用张衡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张恒对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在自然灾害的预防和预测方面,以前较古代有了很大的提高。正确认识地动仪的作用,不要将张衡神化,这对我们正确的认识历史有着积极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