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吐槽过鲁迅的文章,因为鲁迅的文章都有些晦涩难懂,而且文章的背后往往都富有深意,所以课本会要求我们成段成段地背诵鲁迅的文章,这也成为很多学生中学的“梦魇”。只不过我们在一边暗骂鲁迅不好好说人话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鲁迅藏在文字下的爱国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文人,他们写不出会被传颂的佳作,就想着通过抹黑老文人的方式来出名,鲁迅也被人骂做精日分子。这些人诋毁鲁迅的理由就是鲁迅曾经出国留日,可是他们却没看到鲁迅的日本朋友(例如小林多喜二)都是反对侵略的日本人,而且鲁迅还发表了文章《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来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鄙夷。

紧接着这些人又找出了鲁迅在1936年发表的《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中提出的“汉字不忘中国必亡”的语句,诋毁鲁迅是一个数典忘祖的文化流氓。要知道连伟大的毛主席都称赞道“鲁迅拥有中国最硬的骨头,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鲁迅自己也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国人麻木的精神,这样的人怎么会是一个背叛祖宗的人呢?

“汉字不忘,中国必亡”的确是鲁迅在文章中所写的论调,但是鲁迅口中说的汉字不是指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而是当时民国时期的繁体汉字。其实繁体汉字应当被废除这样的说法早就被其他的民国文人提出,他们都认为我国的繁体汉字识别困难,文言文也是通篇难以理解,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普通人很难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繁体字和文言文就像两座大山,阻碍了国人对知识的探求。于是很多文豪都开始提倡废除繁体汉字以及文言文。第一个公开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北大教授胡适,他在1917年发表了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并且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简单易懂的白话文。钱玄同、鲁迅、瞿秋白等人也纷纷加入了繁体汉字废除运动,他们都提议将我国传承的汉字废除,改用在世界范围内都通用的拉丁文。

所幸还是有很多文学家认为汉字是我国传承几千年之后的瑰宝,不能轻易废除,于是纷纷发文劝诫,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文学家赵元任写下的《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通过这两篇奇文很多文人都意识到之前的汉字废除论调有失偏颇,开始赞成赵元任发起的汉字简化运动。在赵元任以及一系列语言学家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我国发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都转化为现在我们用的简体汉字,以及一套拼音注音方案。

虽然鲁迅提出的“汉字不忘,中国必亡”的理论太过激烈,但是根据事实来看我们也会发现鲁迅的提议是相当合理的。民国时期虽然有很多文豪,但是民众整体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在军队中能写出自己名字的人就已经算是少有的文化人;而现在简体汉字通俗易懂,还有拼音辅助识字,我国也基本实现了人人识字认字,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