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成都市出现了一起外卖员被殴打的事件:外卖小哥冯某东给王某送餐,王某的外卖上备注了"不要打电话、到了敲门",结果冯某东到了王某所在的楼层后,发现有好几户人家,由于不确定是哪一家,便拨打了电话。

王某开门后一直质问他为什么要打电话,还表示不要外卖了,冯某东转身下楼,准备把外卖送回商家处,结果被王某一脚踹下楼梯,头部也遭到了殴打,冯某东不断求饶,王某才停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冯某东报警,警察将王某带离现场,冯某东自己去医院治疗,目前已经花了3万多治疗费,后续的费用还不明确,但想要恢复起码需要两三个月。

目前打人的王某已被刑拘,同时还被罚款300元,若是冯某东的伤情鉴定为轻伤及以上,王某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这件事,王某的家人则表示他当时正在打游戏情绪急躁,外卖员态度不是很好才打人的。

这件事中,顾客王某的错误明显要更大一些,他不想让外卖员打电话打扰到自己玩游戏,就应该在备注上标明自己是哪一户,否则的话难道要外卖员一家家敲门,那不是扰民么?就算是觉得外卖员态度不好,也可以通过投诉等方式来解决,外卖员可能存在服务态度不好的问题,但打人可是法律问题,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知道孰轻孰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外卖小哥月入过万的报道,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外卖小哥们唱歌跳舞、展示才艺,他们在送餐路上救人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但他们的生存境遇真的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美好么?

《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53%的外卖员月收入在4000块钱以下,仅仅够个人的温饱而已,同时68%的外卖员已经有了家庭,他们要靠这份收入养家,他们的劳动强度非常高,45%以上的外卖员每天送单20单以上,平均每单赚3.5元钱,40%以上的骑手每天骑行距离超过50千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因为一点点小问题就殴打外卖员,使其付出高昂的医药费,还连着好几个月无法正常工作,让他们无法养家就更不应该了,除了呼吁大家在点餐等外卖的时候给骑手们多一点理解包容,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以外,我们不妨从深层次思考下,外卖员和客户之间为何矛盾频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外卖员和平台之间多是劳务关系,没有合同、没有社保、没有劳保,使得外卖平台出现了"以罚代管"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属于企业的风险转嫁到了外卖员身上,本该由平台承担的赔偿责任,也落在了外卖员身上,外卖员一个超时差评就要被罚款好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担心被罚款,所以会超速、逆行争取时间,导致和外卖员有关的交通事故频发。

同时,外卖员因不想被罚款而威胁客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某西安小伙点了一份外卖,因为送延迟了,他给了一个差评,结果外卖员三番两次给他打电话,扬言要弄死他,小伙报警后,外卖员表示他也知道那么说不合适,但是送一份餐才赚几块钱,一个差评要扣五百多,他生气又无奈才会威胁客户。

某平台的"多等五分钟"功能,看起来十分人性化,但其实还是转移风险和责任的举措而已,他们把平台的责任推给了消费者,花了钱的顾客却被"道德绑架"了,平台认为这个措施可以让外卖员不那么着急,从而降低交通事故风险,但其实这一举措治标不治本,外卖员不会把这5分钟用来走慢点,而是会用来多接一单多赚点钱,结果还是什么都无法改变。

想要从根本上减少外卖员和客户之间的矛盾,改善外卖员的生存境遇,还是要从政策的角度着手,相关部门可以出台强制性的政策法规,对最低外卖时间、外卖员的最低工资进行规定,让他们可以用正常的速度送餐,不因为一两个差评一个月白干,这样矛盾和风险就会少很多,还需要加大对平台的监督力度,让他们和外卖员签订合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