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博士,又不在乎学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高学历能够帮助人们拓宽人生的选择,丰富头脑中的内涵,但获取更高学位的过程却也是充满各种艰辛的,是不是真的适合在学业上继续深造,也要考虑好个人情况,同时了解清楚我们国家的硕博培养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0日,东北大学对本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52位博士研究生拟进行退学处理,原因是学生学习年限已达到18年,超出了最长学习年限,而这些拟退学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在学校联系过后,也做出了主动退学的选择,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没有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了。

有人说读博就是在用青春换未来,而在这次交换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一般一个人大学毕业再读硕士博士,毕业怎么也要30左右了,只有少数人能够很早完成学业,但是会有很多人会因为害怕无法毕业而犯愁,其实几年时间花出去,拿不到学位这种事还挺揪心的。同时期的人可能毕业,甚至可能都当了导师或者教授,而在国内的高校,如果在四年时间无法毕业,这些博士生还可能会面对待遇降低,补贴减少等情况。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想当博士,因为这毕竟是目前最高的学位,成为博士,基本上能够代表你在一个领域,已经有了独到的建树。对于自己的专业,对于自己所研究的知识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这种不只是名誉上,还是精神上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咱们国家,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国家培养这些高学历人才,基本都有着搞研究的目的,读硕士读博士都要搞科研,没有性质上的差异,只有水平上的高低。硕士期间可能课程更多,因为对于体系内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掌握,而到了博士阶段则相对宽松了,精力主要就放在研究上。

然而国外的研究生制度中,硕士和博士其实是相对独立的,如果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MIT毕业的工程师这种,其实并不需要达到博士学位,有些专业甚至不会设置博士学位。然而不管怎样,是否要选择读博这条路,还是要多做思考的。

一、审视自身的条件是否真的能潜下心来去搞研究。

包括你如今的水平能够进入什么样的学校,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和适合自己的团队和导师,这不是听天由命,碰到什么算什么的。而自身的水平所代表的就是你如今的能力,有没有足够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对科研能不能有足够的耐心,能否做到认真仔细,抵抗住生活中的单调与枯燥,能否做好计划并顺利地执行。

二、如果最终读完博,自己的收获,自己最终的去处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例如进入一些大学任教,现如今的公办大学,985、211的院校对于大学老师的要求都是博士学位。又或者进入中科院,各种类型的研究所,也是能够继续发挥博士研究能力的地方。再或者进入一些大型公司,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或者其他领域的大型公司,都会有自身的研究所,对于博士也有很大的需求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只要真的热爱科研,对未知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些都能成为你读博的动力,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用去过多地担心毕不毕业,适不适合。如果不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那也可以听听身边人的评价,有哪些是可以弥补,哪些可以改正,不要让这些成为你变成更好自己绊脚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