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前段时间,知乎上一个热门话题掀起热议,“你对这个世界社会的最大的期望是什么?”下面的评论精彩纷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有自己最大的期望。

其中最高赞的回答是,“我的期望和每个人的期望构成了社会驱动力”。

其实期望也紧紧的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期望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最大的期望是战争结束,走向和平。

在饱受压迫的年代,人们的期望是推翻压迫政权,走向民主。

在现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我们对社会最大的期望也不一样了,对于最高赞的回答,我的理解如下。

对社会的期望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人们对社会的最大期望,其实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我们身处在哪个阶层,自然对那个阶层最了解,衍生而来的就是对这个阶层有什么样的想法,包括什么样的期待。

我们存在的环境,存在的方式和行为都是可以通过语言符号外化出一种具象的表达

其实这也取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我们到底满足了哪个层次,如果连最底层的温饱和生理需求都没有解决那么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有饭吃可以活着。

再以此类推,越往高处走越接近精神层面,这就是很多富人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或者公益性活动来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所以说我们的社会期望也是被当下的社会存在决定,从心理学层面就是对需求未满足的一种表达。

对社会的期望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驱动作用

涉及到心理学上的对社会的期望,其实就是个体与自己,与社会他人,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关系的一种认知

这种认知会让个体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每个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这种社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是会发生改变的。

这种认知外化为具象的社会期望,对个体的发展,有很强的驱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那里面很多的人的角色都是病人,去问他们你有什么样的期望,他们的对社会的期望就是好好活着,药可以便宜点。

在这种对社会期望的强烈要求下,出现了电影里令人唏嘘的结局。不难说这种社会期望也是推动故事人物发展重要条件。

电影源于生活,个体对社会有什么样的期待,也很容易变成创造那种期望环境的人。

多元文化冲击下形成各式各样的期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球已经从很大的一个空间被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各种思潮更迭不停,个体的思想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一些有目的性的媒体导向下对于社会有什么样的期望很容易受到影响

因为心理学家发现人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性格本质上其实也是我们对社会对他人关系的一种反映

  • 对于社会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些性格内容。

之前道德滑坡滑坡的代表性事件就是摔倒的老人扶不扶,本来摔倒扶老人起来被讹其实是比较少的事情,经过媒体的大肆报道,让我们觉得全世界的老人都是这样的。

类似的还有坐飞机是比坐火车更危险的选择,其实飞机出事概率不一定高于火车,只是关于飞机的负面信息报道更多。以此类推负面的信息对于人们对于社会的期望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首先,人们对于社会的期望各式各样,不管是什么样的对社会的期望都是对于自己小到身处的一定社会阶层以及大到对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人们对每个时代的社会的期望都是不尽相同的,这说明了这是时代孕育而出的,具有时代性。

其次,这种对社会的期望也是具有不稳定性的,这种属于认知类的外化事物,一般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负性事件的影响下,人们对社会的期望是公平是正义是人性的亮面,是要求更多的人道主义。

反而言之,在正面的信息影响下,人们对社会是充满期望充满美好的期望。

这也说明了虽然对社会的期望是大致上是反映当下的环境的,具有普遍性,但是各式各样的对社会的期望说明了普遍性下面是存在特殊性的。

最后,一个国家人民对社会有什么的期望,也相当于自己对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国家层面可以通过这些对社会的期望,来走进民生,了解民心。

采取合理方式解决国家发展与民生期望存在的一些矛盾之处,让人们对于社会的期望可以落到实处。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有什么指点的地方,也请在评论区留下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