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接触到了鲁迅,对鲁迅应该有着一个较为客观且理性的认识,今日我们暂且不来讨论鲁迅先生的才气和名声,单独来论鲁迅身边的人情世故。鲁迅先生身后,一直以来都传有两个影响不太好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和亲兄弟失合,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他和朱安的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朱安只是一个名词性的存在,就类似于生活当中可舍可得的一件物品,朱安的存在对于他而言,真的是可有可无。但我们反过头来看朱安,朱安和鲁迅的态度形成了极大反差,她一辈子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做着抗争,努力地迎合着鲁迅先生的想法,甚至努力的在试着和生命拼搏。她始终都想要得到属于她的那份婚姻,那份和鲁迅过上真正夫妻生活的婚姻,但现实对她太薄和不公,命运和她开了一辈子的大玩笑。

鲁迅这辈子是拥有爱情的,但这份爱情不属于朱安,属于的只是许广平。面对朱安的存在,鲁迅先生曾坦言道:“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结婚的那天晚上,鲁迅迎来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位妻子,但那晚洞房花烛夜,却从来没让鲁迅体会到“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价值所在,他只是和衣躺下,用厚厚的棉被把自己的脸盖住,然后蒙头痛哭了一个晚上,被子在泪水的浸湿下,被面上的染色染到了他的脸上。

他为什么哭?还不就是因为母亲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他不喜欢的、比他大三岁的夫人嘛!鲁迅的这副模样,让朱安也感到了深深的不适,从她日后的表现来看,她更像是从一开始就已经预知到了这种悲剧。如果这段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促就的话,或许朱安这辈子都不会深受其害。但当时的朱安在新时代女性觉醒的这一方面并没有半点进步,她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迎合着鲁迅,她渴望得到鲁迅的接纳。殊不知,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直到朱安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结婚到去世,朱安大概当了鲁迅30年的妻子,说起尽职尽责,朱安是一位好妻子,同时也是一位好儿媳妇,当然这是和许广平相比而言来说的。婚后十年的时间,除了那一晚洞房花烛夜,朱安在这十年间都没有和鲁迅先生生活在一起。结婚十多年,那一次朱安终于有机会和鲁迅生活在一起,即便鲁迅要求分房而居,朱安心中也是满心欢喜的。这个时候的朱安,其实已经因为长时间的处在麻痹当中,有一些无欲无求的感觉了。

两人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很枯燥,很明显,鲁迅是不想和朱安生活在一起的,但是鲁迅的日常工作很繁忙,他又不得不在生活起居这方面需要人照顾,对于朱安来说,她很显然是十分热衷于照顾鲁迅的。两人之间没有多少话,也就是在一日三餐和早睡晚睡之间会有几个字的交流,鲁迅先生外出教书和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一整天或两三天,鲁迅也不会搭理朱安一句。

1923年八月,鲁迅和兄弟周作人感情发生了破裂,这也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件事情。兄弟二人之间感情的破裂直接导致鲁迅决定搬迁到砖塔胡同,在搬家之前,鲁迅事先问过了朱安的意见。问她是继续留在八道湾,还是想回绍兴老家?但不管是留在八道湾,还是回绍兴老家,鲁迅每个月都会寄给她钱供她生活。朱安这个时候已经嫁给鲁迅将近20年的时间了,“不留在八道湾,也不打算返回绍兴老家,只是想留在你身边照顾你的起居生活”,朱安这句话很质朴,当然她也很渴望。

两人生活在一起久了,你总会发觉到有些时候鲁迅对朱安也是有一些感情的,比如偶尔鲁迅会对朱安多说几句话,家里有些事情,他会多嘱咐她几句。朱安生病的时候,鲁迅也会尽到丈夫的责任,他会很焦急地叫来人力黄包车,将她赶忙拉到医院进行救治。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候,鲁迅日常都会买些水果食品,每次都是母亲先挑一些,然后鲁迅再让朱安挑一些,最后才是他自己吃这些果品。

但我更认为鲁迅对朱安的这些举动,只不过是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互动交流罢了,毕竟朱安尽心尽力的伺候了鲁迅那么多年,鲁迅不可能不会对她产生丝毫愧疚。所以在我看来,鲁迅对朱安的这些举动,到头来,还是倍增凄凉,朱安一辈子对鲁迅都在迎合着,但迎合了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如果要问朱安为什么宁愿备受冷落也要留在家里,那我想这还是旧时代的婚姻观念而导致的吧!还有一点,在朱安眼里,鲁迅是个优秀的男人,或许她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大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朱安能够像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那样的话,能够在思想上早一点超前,能够以身作则践行新式婚姻观念,我想她的人生也不会这么惨。临终之前的朱安,想要和鲁迅先生合葬在一起,身为合法妻子,这个要求应该不过分吧?但最终这个临终之前的愿望都没有得到实现,如今就连朱安的坟墓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她嫁给鲁迅,本就是一个悲哀。

都知道朱安后期生活是极为贫困的,这点和时代因素是有关系的,当时周作人看到了生活贫苦的朱安,他便建议她可以尝试着出售鲁迅的藏书。消息传出之后,很多人赶到了朱安面前,千般劝她不要这样。朱安只是一句:“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这是朱安最后的一句呐喊,你听了心痛吗?

亮郎说

杨绛夫人是从朱安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她曾面对着朱安的人生遭遇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觉得这是血泪的呼声”。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将朱安这一生所遭受的凄风苦雨诠释得淋漓尽致。从1906年结婚,再到1936年去世,这之间整整30年的时间,朱安一直都活在苟且当中。明明知道已经无法挽回和鲁迅的这段爱情,但她始终没有跳出旧时代有婚姻观的那个圈子,或者说朱安持有一颗怜爱善良之心,洗衣煮饭、奉亲尽孝,朱安尽到了一个儿媳妇应尽的责任,甚至也替鲁迅尽了最大的孝心。

都知道鲁迅先生把这辈子应该有的爱情都毫不保留地交给了许广平,这对于朱安来说,原本就是不公平的。或许也是基于这一点吧!徐广平夫人在鲁迅先生去世之后,总是会拿出自己的钱来给孤苦无依的朱安寄去一部分生活费。不仅许广平如此,就连鲁迅先生生前的一帮好友,宁肯自己借负外债,也会给朱安寄去生活费,帮她度过贫病交加的晚年。

朱安对许广平和鲁迅生前好友的帮助,一直都心存感激,在临终之前,朱安留下的那份遗嘱,她请人把她生前留下的所有旧衣物,都分给了许广平和帮助她的那些人。除了这些旧衣物,朱安这辈子没有剩下任何东西,赤裸裸的来,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离开。与其说是爱情禁锢了朱安的一生,倒不如说是鲁迅禁锢了朱安的一辈子。因为,鲁迅从始至终都没有爱过他这所谓的正室妻子朱安,二人之间或多或少地在这30多年的生活当中,总是会有一些感情存在的,但这感情,却不是爱情。

同许广平比起来,朱安没有爱情可言,有的只是倍受冷落和逆来顺受,这真的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