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大明风华》的人,都会对朱棣领衔的“朱家五子”印象深刻。而其中最具笑点的就是朱高炽。这位胖哥,根本就不需说话,只要一出现,就显得分外扎眼且滑稽。

但同时,收获最多惊奇的也是这位胖哥。连朱棣都坦言“大明朝,最具实力的就是这位太子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想也对,在剧中汉王朱高煦再不是东西,也不敢当着朱棣面喊造反。可偏偏朱高炽,却在朱棣跟建文帝见面之前,得知儿子朱瞻基当了人质后,喊出了:若是皇上还任性,我要造你朱棣的反。

也许人们都觉得,历史剧如此塑造朱高炽,实在有点扯。不过参考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炽却会发现,这位胖哥很不简单。仅在位10个月,却得以名垂青史了,这实在有点传奇味道。那么为何会这样?在笔者看来,有三大原因,却一个比一个尴尬。

《大明风华》中,朱家五子之所以搞出那么多笑料来,就在于朱棣得位不正!本来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建文帝,可朱棣却发起靖难之役夺了皇位。朱棣虽登基一时爽,却尴尬万年长。

比如,那些忠于建文帝的靖难遗孤们,如何处理?说人家叛逆?根本讲不通,毕竟人家维护的是朱棣老爸朱元璋的立场。可若不管或放任,更讲不通,那不就实锤证明了朱棣是个“幺蛾子” 了吗?

故而朱棣一面疯狂镇压屠戮不听话的,比如据《国朝掌故》记载:铁铉妻杨氏年二十五,送教坊司。劳大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的教司坊,通俗说法就是官方青楼!由此可见朱棣多狠吧。对那些支持他的官员,朱棣又是另一幅面孔。比如三杨之一的杨荣,因在朱棣闯入皇宫时,提醒朱棣别急着登基,应先祭拜祖陵,由此官运亨通!

同时,这也是朱棣为何五征漠北,以至于最终死在了榆木川的原因。他必须要证明,比建文帝更适合当大明的总瓢把子。但同时对建文帝下落,却又穷追不舍,以至于至今依然是历史谜团。

这就是朱棣的尴尬,同时也是朱高炽,这位靖难之役的得利者,要面对和解决的尴尬问题。他必须要给“靖难之役”画上句号。故而朱棣一死,朱高炽登基后第一道圣旨,就是赦免靖难遗孤,全力修补裂痕和创痛。这等于承认了,那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也是我大明忠臣。虽显得尴尬,却因此赢得了历史的赞誉。

朱棣虽把皇位传给了朱高炽,但同时也给他埋了随时能把大明炸散架子的雷,这就是汉王朱高煦,也就是《大明风华》中的那位“二叔”。

朱高煦这哥们堪称历史狠人之一,仅次于朱棣的军事统帅。当年若没有他,朱棣能否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都难说。为了激励朱高煦,朱棣当年也是狂放鸽子: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努力哦!

结果最终却发现,两个儿子之间,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般的皇位竞争。面对朱高煦咄咄逼人的步步紧逼,朱高炽狂打太极,既维护了兄弟和睦,又巧妙躲开了朱高煦的进攻。

最终当他称帝后,虽朱高煦造了他的反,要赶他下台。可朱高炽却依然隐忍,不予追究。自朱元璋开始,朱家人就总体上给人以刻薄盖恩,杀伐无情的印象,这一对比,朱高炽的怀柔,也就是大度,立刻就显得极其珍贵,甚至宝贵了!故而,被广为赞颂。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朱高炽避免了骨肉相残的局面,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却给儿子朱瞻基,留下了天大的麻烦。最终是朱瞻基背上了杀二叔,骨肉相残的“锅”。

这结果实在是种大尴尬,倘若朱高炽泉下有知必会后悔。因为与其让朱瞻基来背锅,不如他自己背更合适——毕竟朱瞻基是晚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解决了重武轻文的尴尬

明朝文官集团崛起在何时?正是在朱高炽时期!

一则,朱高炽能斗败朱高煦,文官集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他必须优待。比如在不改变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情况下,让杨士奇、杨荣等兼任六部。使得内阁的权力大大加强。还比如,操办科举的南北榜等问题。

二则,由武变文,有利于大明的稳定和发展。打仗就是烧钱,老百姓可没有那么远大的目光,几乎都只认自己小日子好过与否。若总这么打下去,一旦超过了忍受程度,那就崩盘了。故而当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变,必会大为赞扬!

同时,著书说史从来都是文人的分内之事。哪怕再公正的太史公,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原来文人遭压制,如今翻身了,自然会多加润色朱高炽。参考雍正得罪文人集团,遭抹黑的案例,这是可以肯定的。

因此,朱高炽仅当了10个月的大明总瓢把子,虽时间短的尴尬。可须知朱高炽当太子时,一直都是监国,这算监国之功吧?再加上朱瞻基登基后,也基本上传承了他的政策,仁宣之治的功劳是跑不了的吧——这就是其内在逻辑,你不能否认这些都是事实,但有所夸大,必是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