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我想买的鞋又涨价了。

三月,我将这双平平无奇,颜色跳脱,刚刚发售的鞋子加入购物车。但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双“平平无奇”的鞋子却在三个月内涨了将近3000块,目前正以高于发售价5倍的价格在市场上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是什么让球鞋变得这么贵?

鞋子变成收藏品

网易数读2019年一月份对老牌潮鞋线上交易平台StockX上19494种潮鞋的5011796条交易记录进行了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成交价格最高的是2016年12月9日以32275美元的交易价格出售的“Nike MAG Back to the Future(20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双鞋,从设计和配置上讲,它不像是一双鞋,更像是一件收藏品。而这,也是如今潮鞋市场的趋势。鞋子不再是用来穿的,而是用来“展示”的。

潮鞋爱好者总会有“抽鞋”的经历。即使是边缘受众,也会受到“抽鞋”这个概念的耳濡目染。

抽鞋有线上、线下两种,基于SNKRS的线上抽签和基于买手店的线下抽签。甚至有潮牌APP专门做了“抽签提醒”,方便购买者不错过每一次机会。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图片。

抖音的发展无疑给球鞋二次曝光的机会。2020年,NBA鞋王塔克发起了为期两个月的球王之王话题挑战活动,各种压箱底的球鞋争相出现,每一个挑战的“大神”博主身后都有一整排的“鞋墙”。让更多人潜移默化的认为球鞋是收藏的,不是穿的。

球鞋是一种文化,不再是传统的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鞋子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而是变成了一种潮流符号。在消费过程中,人们体验到的不止是鞋子带来的生理感受,更多的是鞋子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的文化价值,甚至是一种延伸的攀比心理。

“鞋墙”成为z世代可以炫耀的资本,鞋子不再被踩在脚下,而是束之高阁,成为收藏品。

潮流成为新趋势

潮鞋的转变实际上也是潮流发展的缩影,而主导这场趋势改变的主力军则是“Z世代”。

“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在他们的带领下,球鞋等潮流产品早已被注入了更加多元的个性和风格,转变为一种更自由、也更自我的潮流精神。

根据《2020当代年轻人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服饰、球鞋等潮流消费趋于前列,且潮流的文化不断延伸到各种品类。

潮流文化脱胎于街头文化,基于球鞋。以服饰作为首当其冲的表现载体,再辅以配饰、物品等等。

作为一种舶来品,中国的潮流文化从对鞋的热爱演变成为对新锐设计、新锐品牌的热爱。再融入了“工装风”、“雅痞风”、“朋克风”、“赛博朋克风”等,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垂直分区。

但,其核心仍是一种“标榜与众不同,标榜创造力,标榜优秀元素进行融合”的观念。这也就与前文提到的“Z世代”的追求不谋而合。

当潮流文化与商业结合便出现了“潮牌”,也就是人们对于潮流文化追求的物质化形式。潮牌可主要分为三大类:美潮、日潮、国潮。

美潮,潮流文化的发源地,带有浓厚的街头hip-hop色彩,“old school”和“oversize”的典范,主要的代表潮牌有aj nike Adidas Stussy supreme off-white。

日潮,则是在亚洲影响力比较深的一种穿搭,诞生了藤原浩,NIGO这样的潮流大师,代表是“军事风”和“工装风”。除此之外,日潮还在一些小饰品上有体现,比如goros。

而国潮,起源于香港,2018年“国潮热”后,以李宁、CLOT为代表的国潮品牌迅速崛起,比如最近在《潮玩人类在哪里》中的新锐品牌ROARINGWILD……

社交APP的崛起,让圈层文化下的Z世代有了更广阔的表现自我的环境。

分享潮流生活日常、每日穿搭、新品开箱、圈层内的交流讨论,这种渠道化输出,以及全球化潮流文化的影响下的强调个性解放态度,为潮流文化在Z世代中崛起并逐渐影响到各种年龄段和不同性别搭建了得天独厚的消费桥梁。

潮玩人类 也要量力而行

中国潮流文化和潮牌产业的推动者Himm在谈到中国潮流文化发展和潮流市场时说到,“现今整个中国街头文化的‘病’以及‘生病’的原因是伟大的品牌永远是站在反抗、创造这样一个基石上,而那些不够伟大的品牌就是建立在追求利润、追求扩张的基础上。”

从“潮鞋圈”中,或许就可以窥见端倪。

从2015年到现在,炒鞋的交易量越来越多。当出现球鞋价格会上涨的趋势时,大量投机分子会涌入市场使价格虚高,形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引诱更多消费者“掏空腰包”。

同时,消费者对于潮流文化的盲目跟风追求以及产业畸形化造就了一大批“莆田系”潮牌,依靠“打版”、“抄袭”以迎合消费者“想追求更高阶的潮牌却又经费不足”的心理,以求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不等于生意,更加高于生意

《潮玩人类在哪里》中,一件自主设计的西装卖到了5980rmb的价格。

无论是否是综艺效果,但我们不可否认在这段购买的场景里,我们往往会被潮流文化的表象,即价格的高低和明星带货所吸引而忽略了潮流文化的内核——自由、自我的精神。

在目前的潮流环境下,舆论导向和发展环境都在坚持一种“唯价格论”,但不管是收藏家、卖家、买家还是设计师,都不能被资本迷住双眼,失去自己对于潮流文化最纯正的热爱和追求。

无论是股市、币市还是鞋市,都配得上那一句“投资需谨慎”,毕竟最后笑得最开心的,有品牌,有鞋贩子,有交易平台,还有莆田假鞋制造商。

潮流不是一件名牌衣服,也不是一双昂贵的鞋子,潮流是一种穿搭文化,更是一种年轻人展现自我思想的方式。每一个人都可成为“潮玩人类”,而他的衡量方式从来不是商品价格。

你怎么看待炒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