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湛山村可以说是青岛开埠前就存在的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了,它是我们青岛近代历史发展的最好见证,它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在我们青岛的发展史上有着浓浓的一笔,它目睹了发生在1897年间的屈辱,它经历了在自己土地上发生的德日战争的硝烟,它会使那些缅怀德国殖民者的人清醒,谁是青岛人的人文祖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一九九九年在大湛山村重建和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后,原大湛山的村民为了能让其子孙和后人记住先祖们曾经繁衍生息的地方及辉煌的历史,特意集体出资在现在的休闲广场的西北端立了一块硕大的“大湛山村史碑”,碑文详实的介绍了大湛山村的发展历史和变迁过程。

这个曾位于太平山山脚下的自然村落,是老青岛较大的自然村落之一,“早在明朝初期这里就有军队设防,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公元一五六六年)孙氏兄弟结居于次,在其后的岁月中有贾、辛、毛、王等姓氏的先人聚居这里。”这是镌刻在大湛山村史碑上的有关大湛山村历史起源的记载,这些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挖土制陶,结网捕鱼,耕地播种,谱写了大湛山村早期发展的历史。

九十年代初的湛山村旧影(王挺摄影)

我初识大湛山村是因为当年位于大湛山村街前,现在裕原大厦旧址上的湛山邮电所,那时整个市南区除中山路邮电支局以外所有的邮电支局和邮电所,收寄的国内电报都需经过电话传送到广西路邮电支局,经过校验核对后再转到中心报房发往祖国各地。

在相互的电话往来中,我熟悉了在湛山邮电所工作的师姐,那时刚接触邮电工作不久,加之年轻没家庭负担,更重要的时有激情、有热情、还闲不住,总想多学习一些业务知识,就利用公休时间去这些邮电支局和邮电所做“义工”,一来可向师姐们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二来可以满足自己年轻好奇的心理,当年的湛山邮电所是一个远离市区的邮电所,在邮电所的南边到是一片菜地,北边就是与农家小院一样的大湛山村,在帮助师姐处理完电报后,到邮电所的周边走走看看,可以领略到当年在乡下务农时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十年代的湛山村旧影(王挺摄影)

80年代初因堂邑路邮政大楼的重建,邮政局在大湛山村征地建临时邮件分拣中心,这个邮件分拣中心就是现在青岛邮电宾馆的前身。

这时已改行作国际邮件分拣员的我来到了设在湛山的邮件处理中心工作,这期间我们的青岛随着改革开放的渐入人心,城市建设的重心也逐渐开始向东部发展。

在湛山临时邮件处理中心工作的那些日子里,每当下班时我就会到离工作现场不远的湛山菜店去买菜和买副食品,那时农贸市场还没有出现,国营的菜店还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依靠,猪肉和鸡蛋都需凭票供应,由于当时在大湛山村周边部队单位较多,能够使用军供票购买物品,令我感到十分欣慰,加之靠近大湛山村,这里的新鲜蔬菜也比别的地方多。

上世纪80年代大湛山村鸟瞰(孙立治摄影)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农贸市场应运而生,个体经济的出现给大湛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的,现在裕源大厦所在地就是昔日大湛山村临近湛山大路的几条街道,大湛山村的村民以这几条街道为依托,村子里自己搞起了农贸市场,不仅自己村里的菜农可以在市场上交易,还带动了周边的菜农来此进行交易,随着市场的逐步做大,出现了小商品摊位,吸引了更多的个体经营者加入进来,使这个村办的农贸市场热闹一时。

由于农贸市场的出现,使居民们逐步的摆脱了凭票购买商品的禁锢,这时在农贸市场上可以买到新鲜的鸡蛋和猪肉了,人们再不需拿着购物本到国营菜店里排队购买了。

八十年代末的湛山村旧影(王挺摄影)

随着个体经营的兴起,这时大湛山村村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靠近湛山大路的村民开始拆掉自己原来在马路边的平房盖起了别墅般的小楼,这在刚改革开放不久的青岛港上还是一件十分轰动的事情,这些小楼在当年十分的抢眼,没过多久这些新建成的小楼就变成了饭店和酒肆,成了村民们致富的工具,也曾红火了好长一段时间,当后来见到那墙上大大的拆字时,心理还替那些村民惋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十年代末的湛山村旧影(王挺摄影)

记得一九八二年的清明节,那时我们还未迁到在大湛山村的工作场地,单位里组织团员和青年到位于湛山寺旁的烈士陵园扫墓,由于当时公交车很少,我们从市里徒步走到烈士陵园,在到烈士陵园的路上我们经过了还没改造前的大湛山村,一排排的平房,一间间的小院和飘荡在院落上空的袅袅炊烟,使大湛山村充满了乡村野趣和诗情画意,与周围部队建的疗养院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村子周围还未被征用的土地上长满了青翠的蔬菜,我还清楚的记得在空军疗养院的院墙外曾有一个天然的水库,后来这个水库也无影无踪了,在曾经是水波粼粼的地方建起了座座高楼。

湛山大路旧影(逄淑才收藏)

再后来以东海一路为中轴线的大湛山村的改造把这个远至明朝嘉靖年间,近至大湛山村村民新建起的别墅式小楼统统的给翻了个底朝天,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居民住宅小区在经历了三年零七个月的建设之后,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大湛山村的改建给青岛城市里的村庄的改建开了一个好头,作为最先一个被改造的都市里的村庄,大湛山村的改造也是青岛城市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当我踱步在草青花香的休闲广场上,看着沐浴着晚霞的老人与蹒跚学步的孩子,看着那祖孙相拥其乐融融的场面,看着那一双双一对对的青年男女坐在休闲椅上那卿卿我我的惬意神情,看着溜冰少年疾驰而过的身影,听着远处飘过来的动听的旋律,想着这昔日的村庄发生的沧海桑田般的变迁,我为我们能赶上这样一个和谐宽松的时代而高兴、自豪。

九十年代初的湛山大路旧影(王挺摄影)

旧的大湛山村虽然消失了,但它留给人们的回忆确实美好的,当晚霞映在由花岗岩建成的“大湛山村史碑”上时,那碑在霞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仿佛是在向人们述说它往昔辉煌的历史,让人们记住它那非同寻常的往事。

本文作者为论坛老网友“xiantingxinbu”,2005年11月28日发表在青岛城市档案论坛,通过大湛村的工作生活经历,回顾了这座都市里的老村庄今昔的巨大变迁

感谢摄影家王挺、逄淑才等老师给我们留下的湛山村一带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