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终点都是下一步的起点。起点不是目的,到达终点才能升值。你可以起步早,但是你不要中途退缩。

人工智能是一个需要人有规划的东西,我们要在规划中去搜索最佳的结果。

家长需要让孩子们拥有沟通能力、治理能力、自控能力和感恩之心。

——摘自10月25日余勇直播演讲

10月25日,由远播教育集团举办的第三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线上云端主会场,已拉开帷幕!

本次线上云端主会场的直播间汇集了包括: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Michael Levitt、特斯拉CEO马斯克的妈妈梅耶·马斯克、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沙拉·伊马斯、科幻作家郝景芳等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大咖。

他们以“教育点亮人生,创新引领未来”的主题展开直播演讲,针对目前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国际教育升学、家庭教育、孩子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分享,为直播间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教育盛宴!

在本次的线上云端主会场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人工智能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的演讲,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跟大家讨论了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的看法。下面播播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她的精彩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播间实况截图

演讲嘉宾

余勇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伯禹教育创始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

现任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学生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工作委员会委员。1986年入职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曾带领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3次夺得世界冠军,获得最佳教练奖和终身成就奖。2018年创办伯禹教育,专注青少年、在校及在职成人的人工智能教育。

演讲内容

今天,余教授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深刻解读了家长们为什么会有“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这种思想,这是很多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 第一:不同国家的孩子是如何成长的?

  • 第二:如何让小孩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有用的人?

  • 第三:人工智能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

那么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余教授的精彩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国家的孩子是如何成长的?

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俞勇,也是伯禹教育的创始人。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人工智能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

很多中国人都会熟悉这样一句话:“孩子,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无论去哪一个城市,大家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大部分父母会早早的把孩子送去辅导班,去学英语,学钢琴,学书法,学画画….

学生年龄越来越低,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父母总是有一种“攀比”思想:你家孩子学了什么东西,我家孩子也要学,而且想学的比你还要早,甚至现在还有了胎教。

到底是为什么家长会有“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思想呢?主要原因是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如果一步赶不上,孩子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和努力才能赶上来,家长们觉得只有一直保持这种步步紧逼的危机感,孩子才会有机会突破重围,才会有机会独占鳌头,出人头地。

举个例子。

2002年在美国夏威夷,上海交大在全球计算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中,一举夺得了亚洲第一枚世界冠军。

赛后一位台湾的记者来采访我,采访完之后,他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台湾,真的要输在起跑线上吗?》,从这篇文章就可以很直接的看出来,台湾和大陆真的是一脉相承。

中国是这样,那其他的民族和国家是怎样来培养小孩子的呢?

像犹太民族,它真的是一个十分顽强的民族。他的人口只占全球的0.2%,但是他们的诺贝尔奖获得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智慧?会获得那么多的诺贝尔奖呢?这其实和他们从小养成的阅读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他们在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事先把蜂蜜涂在书上,然后让小孩子去闻《圣经》,这样小孩子从小就会觉得书是甜的。所以犹太小孩对书的喜爱是从小就养成的。

犹太人每年读的书的数量是全球最高的,他们每年要读五六十本书,他们小时候,每个月都要读一本书。这样的读书的习惯给他们带了很多益处,让他们能充分的思考和想象。所以说,这样一个民族,真的非常有耐力。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坚持认为:孩子会在阅读中成长。

然后我们再来看美国。其实美国是一个对孩子采取放养式管理的国家。去美国旅游,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小孩在玩。有的是大人陪着玩,有的是一群小孩集体玩。

而这种放养式管理就会使得小孩子们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很多道理,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妻,带着小孩去美国生活。第一年的时候小孩还在不断的学英语,但到了第二年,父母就觉得,小孩子的变化非常之大。

有一天他们看到小孩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分析中国的各种情况。这样宏观的一个题目让三年级的小朋友去做,父母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这在中国应该是博士生做的题目呀,你让一个10岁的小朋友去做这样的题目,中国夫妻觉得,这不可能。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个三年级的小朋友,最后写了20多页的文章。他从黄河写到文字,从五星红旗写到改革开放,他在文章里面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让父母震惊了。

其实还有很多这种例子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观点:美国人对小孩的培养,就是抛出很多开放性的问题给小孩子,让小孩子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美国的孩子是在探索中思考。

再来看日本。日本的小孩真的很坚强。在寒冷的冬季,日本的小女孩依然坚持着穿短裙,这其实也是一种耐力的锻炼和意志的历练。

我们去日本旅游的时候,也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日本的孩子十分团结。日本孩子春游,虽然也是坐着大巴去,但是他们的门票一定是孩子自己去买的。众所周知,日本钞票的面值很大,所以日本小孩会和同伴商量,并不会一个人用一张很大面值的纸币来单独购买门票。

日本孩子吃饭也很有讲究,大家买好饭,然后放在一张长长的桌子上,吃饭前会有一个仪式,大家齐声说:“吃饭了。”然后一起坐下,吃完饭再站起来,把碗筷收拾掉。在他们小学下课之后,不会有大人去接他们回家的,每个小孩子都是结伴回家。

这些举动真的会让人感受到日本这个民族的团结。所以,我称日本的孩子是在历练中坚强。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那么我们呢?

中国的小孩子是怎么样的呢?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恢复高考以后,中国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其实这句话并没有错。我们确实需要打好基础,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除了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人成长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从上面的犹太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这些国家的教育都非常好。

所以我们该回看中国的教育:它有什么问题?

其实我们中国的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它只有学习。一旦只学习,没有其他的历练,中国学生就会呈现两个极端。

要么是自大自负,要么是遇到苦难就会觉得怂,就会自暴自弃,甚至于自卑自闭。 这两种问题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端。 这种弊端不仅会让小孩子产生功利的心理,而且会让他们目光短浅,对很多事情都冷漠无情,不大容易感动。

这就会带来另外的问题。

第一,孩子们缺乏沟通。独生子女们成天我在家里打游戏,觉得和父母没有共同话题,孩子们缺乏足够的沟通能力。

第二,孩子们缺乏自理能力。父母会全程操办所有的事情,所以孩子们从小就觉得让别人来做一些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第三,孩子们缺乏自控力。他们对做什么事情没有一种度,觉得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

第四,孩子们缺乏感恩之心。他们觉得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应该得到的,如果得不到就会变的十分负面。

很多小孩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所以我们到底该怎么去把学生和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首先是要让他们能够自强,自理和自信。家长要敢于放手,要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会这三个词。

我们要让小孩看得更加远一点,学习不止是为了升学,升学只是为了一个走更远的路的起点,这并不是终点。

另外,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好奇心,要有激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家长需要让孩子们拥有沟通能力、治理能力、自控能力和感恩之心。孩子们也要胸怀广阔一点。

我们,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还有家长,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小孩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小就开始关注,开始培养人生。不并不是一场短跑赛,而是一场马拉松。

我们要让小孩知道。我今天的读书。我读今天的读小学。不仅仅只是读好的初中,读好的高中,读好的大学。

每一个终点都是下一步的起点。一定要让小孩记住这一点。否则,小孩是看不远的。

起点不是目的,到达终点才是升值。我们说的起步早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看谁可以走得更远。现在目前的教育。我们更应该提倡小孩的是:你可以起步早,但是你不要中途退缩。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成功是什么?是那些留下来的人或者剩下来的人才会成功。也就是你坚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才有成功的可能。

人工智能的起跑线在哪里?

那我们今天来说一说,人工智能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

差不多1982年,小平同志来到上海中福院的少年宫。他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后来社会上就一直流传着“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

其实82年的时候,那么早,计算机还刚刚兴起,全球也是刚刚兴起。小平同志看着小孩玩的电脑,非常非常惊讶。所以,才会说了这样一句话。

那么今天。人工智能又兴起。那人工智能的兴起是不是也是为了让他们多学一点知识呢?

我们可以来看看, 我们到底该怎样去人工智能,并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让小孩们懂得道理,甚至是哲学和人生的道理呢?

我一直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需要人有规划的东西,我们要在规划中去搜索最佳的结果。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棵苹果树和一个小孩,小孩要去摘苹果,那么他怎么去摘呢?首先小孩要规划,要计算:我怎么样去跳,我才能够碰到苹果?对不对?小孩可以做出这样的计算:我该跳什么样的高度?什么样的方向?我可以够得到苹果。然后我们就可以在若干若干个计算里边,找到一个可以够到苹果的方法。

刚刚讲的这个例子可以形象地告诉你:首先你要规划,要计算。规划之后寻找一个最优方案,这就是人工智能要做的事情。

再举一个例子:魔方。如果是AI的话,会怎么去做呢?首先AI需要知道什么呢?它需要知道:这个魔方可以有几种动作,可以有多少种算法。它的成本是多少?

什么叫成本?就是你所耗费的费用。比如说你转魔方转了九十度算一,那转魔方两次90度算二就是你开销两倍了,转魔方三次,那就是3倍。所以它有成本。就做动作。

你转魔方的次数多了,那成本就高了,转一次90度,那就是一。还原到魔方每面的颜色一样,这是转魔方的目的,这个是AI要知道的。他知道以后才能帮你去实现那个目标。

AI会计算魔方到底该转动几圈,怎么转。不断的计算和搜索,最终找到一个最好的能够还原的动作。所以AI其实是一种规划,就是在寻找,还原的这样一个规划,他只能搜索一个最优的一个计划,搜索一个最牛的计划。

这一种,我们称之为深度优先的搜索。 什么叫深度优先?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魔方开始是这样一个状态。那这个这个节点就表示他初始的状态。初始状态我们既可以这样算也可以那样算。

假如说魔方有若干个转档,然后开始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种转法,对不对?转到后面肯定是越来越少。马上进行还原是为了能够看得清楚期间我们的假设。

初始状态接下来只有三种转法。比如说这是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但其实它不止有三种,很可能有几十种。但为了我们能够画的更加清楚一点。

假设第一种初始的状态可以经过33种算法转成不同的状态。

第一种。达到了这种状态,转了以后,那么接下去他再要转,因为还没有还原,如果还原了就结束了,还没有还原,那么他继续再转,假设他还有三种转法,那么我还是看他的第一种。

他有几种算法,假设他只有一种算法。但是这种算法,他就觉得有几种可能性,这种转法转下去,已经没有再转了。

还有一种算法是什么?我站到这里就觉得不可能还原这个魔方。于是他扔掉,倒回去。去看。去看这个魔方的状态,第二种的状态还没有去搜索过,、所以接下去呢他还原就回上去,再继续找。

要怎么办?去搜寻第二种。假设他还没有找到或者是找不到。或者是那个叫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暂时先放弃。那么再看。第三种的,就是最后一种转法。

那么他也是一个一个来,先看他的第一种,他主要有两种算法。那么看第一种,第一种的。有两种算法。那看两种算法。开始一种。算法行不通,再看。后面一种也不行,所以他整个都还原,重新看。

这个状态的第二种。转到这里,发现自己还原了,那就表示自己把这条路给走通了。就是从这个状态到这个状态,然后再到这个状态,再到这个状态都是转的状态,转了以后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转到这里。还原了那就结束了。

那么我们从这个图里边,就是在魔方的状态的变化里,看一看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或者教会了小孩什么东西。

第一,要系统的去考虑问题。就是你要考虑全面状态对不对,否则你就少了一种状态。也许这种状态是最好的。这就是你要系统的考虑问题。也就是说从一个状态再转,你要知道它下面下面这一层是所有的状态,接下来所有的状态你要都要知道。

一定要记住没有试过的可能性。因为你记住了这些状态以后,你开始一个一个去试,你还没试,你要回上来再去看。原先没有试过那些可能性。所以说,人的记忆是有用的。计算机也是把那些没有试过这样的一些记住,然后回上去他再继续再做。

但是对于人来说,也是找那些没有找过那些状态,在没有找到它之前我还要去走下一步。

第三,我们要朝着目标前进,离目标越来越近。我的目标要清楚,没有目标的那就是走歪了,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那最后的结果不是你所想要的这种结果,所以你要朝着一个目标。这就需要你不光会转,还要学会找准目标。

教会孩子要有目标。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慢慢的去做,因为那是一个没有效果没效果,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事情。

然后第四个,我们要教会孩子,搜索得越深越好。比如说你看这个啊那个叫这个可以搜索到123456。从初始状态下面有7层。那么搜索到越深的肯定比浅的要来得好。

这里边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你搜索得越深代表着你思考速度越快。第二层是我们讲的是深思熟虑。就是你对一件事情,你想得深,那你一定比别人要多理解一点。所以我们说AI规划用魔方,我们可以用的是深度优先搜索的方式,这教会了我们这样一些道理,看问题要系统的去看。没做过的事情,我们要去记住,要去尝试。

没有完成目标的情况下,面对没有试过的,我还要去试一试,不要老是觉得我习惯做什么事情,我就做什么事情。也许用另外一种方式可能会更有效,第三就是要操作目标,你要有目的的去做事情,这样你才能够做完之后有勇气去评判老师。第四个就是你考虑的是要深,熟能生巧,深思熟虑。

作为拥有多年教育经验的从业者,余教授用教育经验给大家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希望能够给在教育路上充满困惑的家长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国际化学校优质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等,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帮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