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DFS基本概述

1、HDFS描述

大数据领域一直面对的两大核心模块:数据存储,数据计算,HDFS作为最重要的大数据存储技术,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稳定而且可靠。HDFS(Hadoop-Distributed-File-System),它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用于存储文件,通过目录树来定位文件;设计初衷是管理数成百上千的服务器与磁盘,让应用程序像使用普通文件系统一样存储大规模的文件数据,适合一次写入,多次读出的场景,且不支持文件的修改,适合做数据分析。

2、基础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DFS具有主/从体系结构,有两个核心组件,NameNode与DataNode。

NameNode

负责文件系统的元数据(MetaData)管理,即文件路径名、数据块ID、存储位置等信息,并配置副本策略,处理客户端读写请求。

DataNode

执行文件数据的实际存储和读写操作,每个DataNode存储一部分文件数据块,文件整体分布存储在整个HDFS服务器集群中。

Client

客户端,文件切分上传HDFS的时候,Client将文件切分成一个一个的Block,然后进行上传;从NameNode获取文件的位置信息;与DataNode通信读取或者写入数据; Client通过一些命令来访问或管理HDFS。

Secondary-NameNode

不是NameNode的热备,但是分担NameNode工作量,比如定期合并Fsimage和Edits,并推送给NameNode;在紧急情况下,可辅助恢复NameNode。

3、高容错性

数据块多份复制存储的示意,文件/users/sameerp/data/part-0,复制备份设置为2,存储的block-ids分别为1、3;文件/users/sameerp/data/part-1,复制备份设置为3,存储的block-ids分别为2、4、5;任何单台服务器宕机后,每个数据块至少还存在一个备份服务存活,不会影响对文件的访问,提高整体容错性。

HDFS中的文件在物理上是分块存储(Block),块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dfs.blocksize来配置,块设置太小,会增加寻址时间;块设置的太大,从磁盘传输数据的时间会很慢,HDFS块的大小设置主要取决于磁盘传输速率。

二、读写机制

1、数据写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客户端访问NameNode请求上传文件;

2. NameNode检查目标文件和目录是否已经存在;

3. NameNode响应客户端是否可以上传;

4. 客户端请求NameNode文件块Block01上传服务位置;

5. NameNode响应返回3个DataNode节点;

6. 客户端通过输入流建立DataNode01传输通道;

7. DataNode01调用DataNode02,DataNode02调用DataNode03,通信管道建立完成;

8. DataNode01、DataNode02、DataNode03逐级应答客户端。

9. 客户端向DataNode01上传第一个文件块Block;

10. DataNode01接收后传给DataNode02,DataNode02传给DataNode03;

11. Block01传输完成之后,客户端再次请求NameNode上传第二个文件块;

2、数据读取

1. 客户端通过向NameNode请求下载文件;

2. NameNode查询获取文件元数据并返回;

3. 客户端通过元数据信息获取文件DataNode地址;

4. 就近原则选择一台DataNode服务器,请求读取数据;

5. DataNode传输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6. 客户端以本地处理目标文件;

三、机架感知

Hadoop2.7的文档说明

第一个副本和client在一个节点里,如果client不在集群范围内,则这第一个node是随机选取的;第二个副本和第一个副本放在相同的机架上随机选择;第三个副本在不同的机架上随机选择,减少了机架间的写流量,通常可以提高写性能,机架故障的概率远小于节点故障的概率,因此该策略不会影响数据的稳定性。

四、网络拓扑

HDFS写数据的过程中,NameNode会选择距离待上传数据最近距离的DataNode接收数据,基于机架感知,NameNode就可以画出上图所示的datanode网络拓扑图。D1,R1都是交换机,最底层是datanod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Distance(/D1/R1/N1,/D1/R1/N1)=0 相同的节点

2. Distance(/D1/R1/N1,/D1/R1/N2)=2 同一机架下的不同节点

3. Distance(/D1/R1/N1,/D1/R2/N1)=4 同一IDC下的不同datanode

4. Distance(/D1/R1/N1,/D2/R3/N1)=6 不同IDC下的data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