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地缘看世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 [第71回]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第71回 五虎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拿下汉中,七月晋位汉中王的。在知道刘备拿下汉中之后,荆州这边就已经着手准备北伐了。相比由秭归起兵取东三郡的孟达,关羽北伐襄樊的战略意义要更为重大,也更夺人眼球。所谓“趁你病,要你命”,曹操在汉中虚耗了无数钱粮。作为蜀汉武将将之首,又在荆州独挡一面,关羽不趁这个机会北伐,一举拿下襄阳这个关键节点,更待何时。

这里要先解读下“五虎上将”,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刘备晋位汉中王后,循例要对臣下大加封赏。依汉朝军制,武职中最高是大将军,次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几个级别都位比三公,刘备当时没封,算是给大家留点提升空间。刘备这次封的是前、右、左、后这四个位比九卿的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当中关、张、马三人都没问题,问题最大的是黄忠。

三国志中将关、张、马、黄、赵合著一传,后世遂有“五虎上将”之说。早期的三国演义话本,亦是按正史中的排序来排的。再后来清朝毛纶与毛宗岗父子,在前人基础上修编成现在通行版本的三国演义后,排序就变成了关张赵马黄。最大的变化是赵云排到了第三,把马超和黄忠挤到了身后。鉴于赵云在历史和演义中出彩的地方特别多,而且形象上忠勇无双,这个排序看起来更符合看官们心中的定位。

如果按这个排名的话,最高等级四个将军中应该有赵云而不应该有黄忠。其实这件事的争议在当时就有。诸葛亮就非常担心这会引发内部矛盾。诸葛亮的意思是,黄忠的声望跟关羽、马超不是一个级别的,现在就让他官位跟关羽相等有点过了。马超和张飞都在汉中亲眼见过黄忠的战功,还可以跟他们解释解释,关羽没看到肯定不会高兴。希望刘备不要这样做。诸葛亮虽然没言明用谁来做后将军的位置,但以赵云的资历、功劳以及军中威望来说,无论时人还是后人,都知道赵云是最合适的人选。关羽也决不会因为赵云跟他平级而不满。

刘备并没有改变这一人事安排,他告诉诸葛亮自己会去向关羽解释的。这一级别一共就四个位置,赵云后来只能被任命为四征将军中的“征南将军”,亦因此在合传时被排在最后。真要是以之对应五虎上将,除非加个 “中将军”。不过赵云还领了个“中护军”的职位。中护军一职平时不光要负责禁军属性的卫戍部队,还负责选拔中下级武官,实际权力是很大。非君主绝对信任,且公正无私者不能胜任,周瑜、司马师等人都做过这个位置。

在蜀汉的话,没有人比赵云更适合这个位置了。赵云不仅忠勇,而且无私。当日刘备入主成都,准备把城里城外的房屋、田产都分赏给诸将,是赵云一力反对。认为当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现在国贼(曹操)未灭,怎么可以追求享乐。应该等到天下平定后,大家能归耕故乡才是正道。而且益州百姓刚遭遇了战乱,此时应该把田产、房屋都归还他们。如此民心一安,百业兴盛,国家才有赋税可收。

顺便说下,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很多人的理解是霍去病不灭匈奴不成亲,这其实是个误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灭匈奴跟娶亲没关系。所谓成家立业,古人向来是先成家后立业。霍去病死的时候是二十四岁,不仅早已娶亲,还有儿子霍嬗继承冠军侯的爵位。只是霍嬗早夭,十一岁就死了。后来他弟弟霍光,把自己的两个孙子过继到霍去病名下,帮哥哥延续香火。只是霍光死后,霍家被族灭,霍去病终还是绝嗣了。

“无以家为”的意思,是霍去病拒绝了汉武帝为他兴建府第的赏赐(古时帝王赏赐府第,还会有配套赏赐有田庄)。因为这个误会,霍去病又有儿子,后世还有猜测这个儿子是与侍女私生的说法。赵云以这件事为例,是要刘备别急着给大家配置家产。要是不了解这个典故的真实含义,会觉得赵云的意思是不是让大家不要成亲,或者用错了典故。

以赵云的心胸来说,能不能位列四将心态都能调整好,但关羽就不行了。这个高傲的将军是一定要有人去做说服工作的。上次马超入蜀,关羽就有与之比较之心,是诸葛亮去信说马超跟张飞是一个级别,比不了你美髯公才算搏关羽一笑。这次把黄忠抬到关羽一个级别,诸葛亮也不知道怎么做工作了。

那么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让黄忠跻身第一阵营呢?这事首先是定军山的功劳的确大。虽然刘备本人认为,斩夏侯渊不如斩张郃,但夏侯渊毕竟是汉中主将,甚至是曹魏在整个西线战场的统帅。黄忠当阵斩之,意义不亚于官渡之战前,关羽刺颜良之举。一个体系内,论资排辈是要的,但更要有因功破格的可能,才能激励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就是个山头平衡问题,刘备手上来自荆州的刘表旧部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魏延,这次也因功被任命为了汉中太守。给黄忠而不是赵云一个高位,能够让大家看到刘备对荆州这个山头的重视。至于蜀地的刘璋旧部,虽然无人跻身四将之列,但大都获得了比之前更重要的官职,同样被平衡得很好。马超能够上位,他在凉州的地缘背景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军功总是最重要的,马超要是没有一至成都城下,就迫降刘璋的大功,这上将之职给起来也是要怕有人不服的(虽然马超不来也是能拿下成都)。

不管刘备有什么苦衷,关羽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最终这件事落在了犍为人费诗头上。费诗原为刘璋属下,刘备举兵时为绵竹县令,当时举城而降被留用。刘备是派费诗去荆州传达任命的。派费诗去是因为这个人性格比较直,有什么说什么。刘备后来想称帝,大家都说好,就他敢站出来反对,结果被贬了官。谁都知道去跟关羽说这事可能会挨骂,头不铁的人是不敢受命的。不过说词倒不一定是费诗自己准备的,毕竟他没见过关羽。最了解关羽的人是刘备,既然跟诸葛亮说他自己搞掂,自是会跟费诗事前演练好怎么说的。

关羽听到这一任命后果然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这句话的关键不在“老”而在“兵”。尽管黄忠在演义中被描述为老将,但实际年龄一直是个谜。关羽则和刘备差不多,比张飞长几岁,这时候已经快六十了,就算黄忠比他老也老不了几岁。说到底,关羽是觉得黄忠做这级别的将军资格不够。张飞与之同被人称为“万人敌”,又是兄弟自不必说,马超和他在朝廷都是有爵位的,而且都是让曹操本人胆寒的人。黄忠归顺刘备之前,只是长沙郡的一员守将,的确声名不显。

费诗反正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说法,当即告诉关羽,成大事者不可能只用一种人。当年高祖刘邦得天下时,相助之人有萧何、曹参这种自小有交情的。也有陈平、韩信这种后来才亡命归附的。结果论功评爵时,韩信最高,萧、曹二人也没怨言。现在主公因黄忠在定军山的功劳施恩于他,但在刘备心中怎么可能把黄忠和你等同视之。你跟主公尤如一体,休戚与共,根本不应该在乎官职、爵位这些身外之物。我不过是个传达命令的使者,你要不接受我就回去,只怕将军自己会后悔。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关羽马上明白是自己失了大体,当即接受了前将军的任命。这件事看起来就凭着费诗一番话就摆平了,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不太为人所关注,却又对后来战事异常重要的细节,是刘备在加封四将时,还用其它权力将他们分为了三等,并且突显了关羽与众不同的地位。而这番好意,却又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首先是爵位,三国史中经常会看到谁谁谁被封为列侯。列侯在东汉时有三个级别,由高到低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区别在于食邑的多少,县侯级别最高,以一县之地为食邑。像刘封的亲生父亲就是罗县的县侯,这个出身是相当的高了。以此类推乡侯的食邑为一乡之地,亭侯为一亭之地。关羽和马超曾先后被曹操上表封过汉寿亭侯、马都亭侯。这个朝廷封的爵位意义重大,刘备这边只是原样重新任命一下。张飞在刘备拿下荆州后,加封了新亭侯,同样是不做改变。

黄忠的话则要比三人再次一级,加封了个“关内侯”。什么叫“关内侯”呢?简单点说就是有爵位没食邑,是个荣誉称号,不能算是列侯之列。这样说起来,有点像西欧贵族体系中,位于五等爵位之下的骑士。正是通过这个手段,刘备将三资历更高的将领跟黄忠区别开了。

然而这样做,还是没把关羽给凸显出来。没关系,还有一个手段,那就是假节和假节钺。假节和假节钺是一回事,但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像这次关羽被授予的特权就是“假节钺”。什么叫“假节”呢?节指的是符节,是帝王借给执行任务的臣子,代表自己用的。用戏文里的话说就是“如朕亲临”。使者出使通常都为假节,证明他是天子的代表。最著名的假节事件就是苏武牧羊十九载,符节上的旄牛尾都掉光了,还一直带着。对于苏武来说,符节代表的即是使命,也是身份。

在三国时代,立有大功的将领通常会赐予假节的荣誉,比如徐晃破袭马鸣阁道,帮助曹操顺利退兵后,就被授予假节。“假”是借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把权力下借或者授权。这件事有点像清朝时期的御赐黄马褂,象征意义更为重大。如果一般下属犯了军法,能假节的官员处理起来底气也会更足。相比之下,假节钺的话权限就要更大,也更鲜见了。假节钺多了个“钺”字。什么是钺呢?简单点说是就是做仪仗兵器的斧子。既然做了礼器就不能叫斧子必须叫“钺”。就好像一块美石你得管它叫“玉”,绝不能说它只是块石头。为显身份高贵,这种大斧子钺做得更漂亮些,包括装饰黄金,因此又被称为“黄钺”。

给你符节,同时再给把斧子,估计大家马上能猜出来干什么了。如果说假节代表的是“如朕亲临”,让受节官员做事更有底气,那么同样套用戏文里的话,假节钺就是给你穿了身黄马褂的同时,还给了你把“尚方宝剑”。尚方是秦汉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所谓尚方宝剑在汉代就有了,被称之为“尚方斩马剑”。不过并没有形成赐于臣下,执行生杀予夺大权的常例。真做这样的授权,是通过“假节钺”来完成的。有这权力可以阵前直接斩将,因为权力太大,所以三国时代假节的多,假节钺的少。后来到了明朝,钺已经成了古兵器,便改成了授予出征将领“尚方剑”的做法。

通过给关羽假节钺的权力,给张飞、马超假节,又进一步把四将划分出了高低。这样做不光是为了给关羽面子,更因为荆蜀两地各地对头,关羽需要有一个能高过荆州诸将吏的权力授权,以统一荆州战场的指挥权。然而这假节钺这事毕竟还不是正式的行政授权,像进取东三郡的刘封,到底要不要接受关羽节制,这就很有商量的余地了。

问题是关羽又被授予假节钺,实实在在的有临阵斩将之权。不管是刘封、孟达,还是后来背叛关羽的糜芳,本质并不怕出现矛盾把官司打到刘备那,但却很怕关羽说他们不配合,一气之下行使这项权力。事后刘备就算觉得关羽太草率了,自己人头搬家也已经搬家了。而且以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来说,就算觉得关羽做得有欠商量,木已成舟很可能也是会就这样过去,最多厚赏自己家人以示安抚。由此也造成关羽后来兵败如山倒,几乎所有的合作者都不得不先叛关羽,然后又怕因关羽之死而被刘备治罪。

众人怕被关羽砍了脑袋是有缘由的,首先关羽是个对自己都下得了手的狠人。关云长刮骨疗毒是大家熟知的典故。这件事是真的,但有几个点是艺术加工。一是关羽虽然应该是在镇守荆州时做的手术,但并不是襄樊之战时被曹仁射伤的。史书只说左臂为流矢所伤,每到阴雨时便疼得受不了,方为有刮骨疗毒之举;二是做手术的不是华佗,华佗在那个时代诊治过很多人,但已经在赤壁之战前杀了。结果曹冲病重而亡,无人能医,让曹操非常后悔杀了华佗。

最后就是关羽刮骨疗毒时不是跟人在下棋,而是在宴请帐下诸将。史书用字是“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适”是正好的意思。其实哪有什么正好,分明就是借机立威。清末民国时期,天津卫的混混斗狠抢地盘。真正的狠人不是说打架有多狠,而是走自残的路子。或是油锅里捞铜钱,或是夹块火炭放在大腿上。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得谈笑自若,面不改色,有如关二爷再世。对自己都能下狠手的人,其他人自然就怕了。

其实关羽的性格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大夫”,对士兵百姓挺好,对士人却很傲慢。除了刘备几乎谁的面子都不给。这件事孙权可以做证。汉中之战打了快三年,这段时间好像没东吴的声音了,那么孙权又在做什么呢?答案是要打老虎。这里说的打老虎不是说内部整风而是真的打老虎。之前我们就说过,孙权非常喜欢打虎,还给两个女儿取名大虎、小虎。刘备急攻阳平关,曹操兵发关中时,孙权却在江东差点把命丢了。闲来无事他在地属吴郡的庱亭猎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结果这次碰到的老虎凶猛异常,扑过来把孙权的马都咬伤,爪子都抓到马鞍了。

关键时候还是靠孙权自救,掷出两柄手戟刺伤猛虎方幸免于难(手戟还真是三国第一兵器)。不过这只老虎生命力还真是强,挨了孙权两戟,又被冲上来的卫兵用长戟制住还没死,被当成战利品活捉了回去。正是这次受伤让张昭看不下去了,劝谏身为吴主的孙权不可再亲身犯险。孙权倒是听了,只是他的办法是设计了辆“射虎车”,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继续打老虎。说起来这一年最大的笑话,是夏侯渊去修补鹿砦被黄忠阵斩,要是孙权被老虎吃了,估计能成为三国史上最大的笑话。

射虎是个小插曲,孙权眼中真正的老虎是曹操和刘备。二战濡须后孙权算是想明白了,既然是三国争霸的局面,何不坐山观虎斗,让两个对手先拼个你死我活。如果曹操这边败于刘备,他就乘机取合肥,把防线推进到淮河一线;如果刘备被曹操打伤了,那么就看准时机夺回荆州。为了把自己伪装的人畜无害,孙权不仅示好曹操,还向关羽表示愿意结为姻亲,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

孙权是一国之主,关羽再厉害也只是蜀国内部的一镇将领。孙曹双方议和时,谈到了两家要缔结姻亲以示交好。回过头孙权又主动要跟关羽结亲家,先且不说孙权拿来做政治筹码的,是不是一个儿子,单以身份来说绝对是屈尊示好了。孙权就算不知道关羽拿为黄忠跟自己平级的事生气,也是知道关羽非常好面子的,这样做绝对是在给面子。

结果关羽并不领情,演义那句“虎女安能嫁犬子呼?”虽不见于正史,但关羽的确是不仅拒绝了亲事,还辱骂了使者,这让孙权非常恼怒。这件事肯定是在吴蜀两地传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连吴主都不放在眼里的五虎上将,手上又有节钺,如果你跟他合作会不会担心一言不合就被军法从事呢?

说起来,一定要让刘备选个人可以托付这项大权,的确只有关羽他能信得过。后来连做了蜀汉丞相,总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都只是假节。马谡犯了军法,也得回去走完程序再杀。问题是关羽是个意气之人,其实并不适合授予如此生杀大权。刘备把假节钺当成特权给关羽,反倒是误了兄弟的性命,断送蜀汉大好局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