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布的胡润百富榜,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富豪们是越来越有钱了,上榜企业家总财富比去年的17.9万亿增长54%,胡润说,中国上榜企业家的总财富超过了德国一年的GDP。

我们从完整榜单中可以看到很多在今年亮眼的企业家,Zoom的创始人袁征就是其中之一,出生在山东、现已是美国籍的他财富增长2倍多至1100亿

而Zoom的股价同样涨势惊人。截至10月23日,Zoom的总市值已到1454亿美元(约9000亿元人民币)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征

说到Zoom,它大概是今年最爆红的软件,疫情的意外爆发,让Zoom成为人们远程视频会议、网络课堂、虚拟社交等的热门工具,就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4岁生日,都在Zoom上进行。

写过不少财富故事,但这是很特别的一个,Zoom是一个典型的“小而美”的产品,袁征靠着这一款打磨到极致的产品就能迎来财富的爆炸增长。这样的工匠精神不能不让人觉得惊艳。

01.码农的逆袭

袁征1970年出生在中国小城泰安,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与中国矿大工程专业。

对于去美国的契机,袁征曾说,他从小的一大爱好是看书买书,1996年时就想在网上卖书,但在当时,国内的钱都是通过邮局电汇,他找不到从客户那里收钱的便捷方法,所以就想去美国看看硅谷的科技公司是如何做互联网的。

在经历了8次申请美国签证失败后,1997年8月,第9次申请签证成功的他终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开始了他的码农生涯。

在硅谷,袁征遇到了他通往成功的一个“贵人”,美国视频会议公司WebEx的创始人朱敏

朱敏

朱敏又是另外一位传奇人物的故事了。朱敏出生于宁波,在农村插过队,也在宁波冰箱厂做过工人,1984年,36岁的他考取斯坦福大学来到美国。1996年,他在硅谷创办WebEx。

说到这家2000年就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WebEx,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但说一件事就知道这家公司有多牛——2020年3月26日,在G20峰会上,各国元首首次采用线上视频会议召开这一盛会,这次会议使用的视频平台就是WebEx。

在WebEx,专注写视频会议代码的袁征,一写就是10年。2007年,网络科技巨头Cisco(思科)斥资32亿美元收购WebEx,袁征也就进入到思科,并成为思科工程副总裁,主管协作软件开发业务。

这对于很多硅谷华人工程师来说,这已经是职业巅峰了。但在思科工作了4年后,他感到了“百无聊赖”。原因有二。

第一,他说,思科的工作氛围就是每天做PPT,工作轻松但没有实际意义。他想做一家每天早上起床就很想去上班的公司。

第二,作为视频会议软件的主管,他需要经常去拜访客户,但每次都发现没有一个客户是开心的。WebEx作为一个早期的产品,有着自身的缺点,但客户一边抱怨,一边却因为找不到替代品而不得不接着使用。

袁征也给思科提过意见,但当时的思科并不需要新的解决方案,于是他决定自己组建团队做那个“替代品”。2011年,袁征与40名工程师一道离开思科创办了Zoom,目的就是打造让顾客满意的另一个WebEx。

其实在那个时候,视频会议软件领域的赛道已经很拥挤了,而且赛道里全都巨头,除了思科的Webex,还有微软的Skype、谷歌的Hangouts、苹果的FaceTime等。

出路在哪里?还好那些大公司做的软件往往都有功能太多、安装成本高、不够垂直等毛病,给了袁征一个生存的空间。

与巨头相比,袁征想做的业务非常简单,就是做视频通话,做方便、好用的视频通话软件。一经推出,Zoom很快风靡欧美,并成为“小而美”的典范。

ZOOM的招股书里,有一个词多次出现,frictionless,这个词是无摩擦的意思,也就说,产品去掉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让用户使用起来滑不溜手,熨帖人心。

使用过Zoom的人基本都有这样的感觉,登录简单,甚至不需要密码;操作简单,一键进入;通话稳定,画面清晰。而且让它风靡的还有一点,还有它的免费策略,一对一时提供免费服务,而小组会议时,免费提供40分钟通话。为什么是40分钟?因为袁征认为,40分钟是最有效率的,超过了则是在浪费时间。

对于Zoom为何能在拥挤的赛道中脱颖而出。袁征也曾说过,“开公司就像开餐馆,菜做得好,服务好些,便宜点,这样就很好了。”

他说,“我们在公司成立的时候就一直钻研着把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第一个是产品要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商务会议的根本需求,比如系统稳定,通讯流畅,兼容性好,跨国无障碍。第二,就是响应及时,客户有什么问题,我们会及时解决,我们用的也通用性强的国产硬件,用户替换起来也方便。第三,就是价格要便宜。”

02.踩中“百年一遇”的风口

Zoom“破圈”第一次被中国人所知,是在2019年。2019年4月18日,创立8年后的Zoom在纳斯达克上市,从这个时候,媒体开始关注到这位华人CE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市当天,开盘价65美元,挂盘后股价一路飙涨,盘中一度上涨83%,收盘涨幅仍高达72%,上市当日市值超过160亿美元。股价涨到连袁征当天在接受彭博采访时都说,“今天来了个大爆发。这超出了我们的控制。”

Zoom的上市让 “码农”袁征暴富,他是公司最大的股东,拥有公司20%的股权,价值29亿美元,成为科技领域新的亿万富翁

如果说上市还算是中规中矩,那么2020年的疫情才算是让它真正爆发,它成为从疫情中强悍跑出的一匹黑马。疫情让很多个人与企业成为Zoom的重度使用者。

它有多流行?看下面的这个真实事件,疫情期间,很多外国人已经快被Zoom逼疯了,美国的一位工程师造出了可以自动回话的Zoombot(Zoom机器人)。

袁征4月底曾说,4月底Zoom的每日会议参与者,已经来到3亿这个大关,而 1月份这个数字其实只有1000万。在今年二季度,Zoom的平均每月用户达到1.48亿名,同比增长4700%。

与此相关的是营收与股价的一鸣惊人。根据二季度财报,Zoom的收入达到了6.635亿美元,猛增355%。而它的股价的上涨也是让人炫目,2020年初迄今(10月20日)股价狂飙了735%。

这不能不让人感叹风口的力量。不过,只有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能准确无误地踩中这“百年一遇”的疫情。

03.资本盛宴

这也是一场资本的狂欢盛宴。伴随Zoom市值的暴涨,早期就押中这一牛股的投资方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首先是李嘉诚,这笔投资在业内被广泛传颂,“连李嘉诚自己都没想到,这笔早期投资如今会占自己全部身价的三分之一。

李嘉诚的这笔投资是通过维港投资公司完成的。维港投资是在2002年,由李嘉诚与他30年的“红颜知己”周凯旋共同创办,专注全球科技领域的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嘉诚与周凯旋

2013年,维港寻找在网络会议领域的投资机会,周凯旋看到了Zoom基于算法的在线会议功能。当年的一天,周凯旋与袁征第一次见面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大学旁的一家星巴克,见面后周凯旋敲定了这笔投资。

周凯旋后来回忆,“当时他分享了现在面临的挑战以及将全球企业通讯引到云端的决心。“我总是这样比喻——人与人基因相似度可高达99%,但就是这1%造就你的独特和与众不同。

维港两次参与了Zoom的融资,分别是2013年的650万美元,2015年的的3000万美元C轮融资。

李嘉诚是Zoom第四大个人股东,如今持有Zoom公司8.5%的股权,市值约为110亿美元,占其个人净资产的大约三分之一。

袁征与李嘉诚

打开Zoom的投资方名录发现,Zoom在很早期就吸引了明星机构的注意,包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其中,袁征与红杉资本结缘于2014年,当时袁征主动提出将能将Zoom的视频会议产品应用到红杉的具体工作场景中。2017年1月,红杉领投了Zoom的D轮融资,金额为1亿美元。这笔投资为红杉带来了超100倍的回报。

在投资方中,很值得一提的是赛伯乐投资公司,这是袁征的第一位“贵人赛伯乐朱敏所创办。Zoom刚刚创立,赛伯乐就参与了对Zoom的投资。据赛伯乐自己的披露,该笔投资回报了“几百倍”。

04.争议袁征

中美之间的纷争,波及到Zoom。对于中国市场,Zoom5月份以来做出了一系列的举动:

5月1日起,中国大陆区个人免费用户无法发起会议;

5月18日,中国区停止个人用户注册服务;

8月,Zoom宣布停止所有的直接服务,转而交由和Zoom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简单点,Zoom将庞大的中国市场外包出去了。

Zoom一系列的行为,被一些评论称为“Zoom近几个月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终正式站队,选择了美国市场。

这一切的转变源自今年4月份。4月15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在美国国会回答问题时表示,Zoom是一家“中国实体”(a Chinese entity),所以具有安全隐患。她说,“Zoom是一家‘中国实体’,我们被告知不要信任它的安全性。”

实际上,袁征早在2007年就取得了美国国籍,并多次公开强调“Zoom是一家美国公司”,但还是抵抗不住来自政治方面的施压。

但在4月份之前,Zoom与中国的关系十分紧密。由于中国人工成本的廉价,Zoom的产品开发团队主要在中国,截至2020年1月,Zoom在中国有700多名研发成员,大多集中在合肥、苏州等地区,雇佣成本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今年1月份,中国疫情严重肆虐之时,Zoom还承诺疫情期间对中国提供免费服务。当时,袁征在Zoom blog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写道,“我在中国山东长大,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始终是我热爱的故乡,中国和世界各地为了救治病人并阻止病毒的传播竭尽全力,他们的努力和勇敢不断鼓舞着我。我们与疫情严重地区的员工以及这些地区的客户保持联系,并尽一切所能为他们提供支持。”

转变来得如此之快,不能不让人唏嘘。但快速撤退的行为却无可厚非。因为Zoom的全球市场营收,美国排第一,占第一季度总营收的74.85%;而亚太地区仅占比9.53%。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不过,离开之后想要再回来,或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一是Zoom快速撤退,确实有点伤害感情,尤其是它的创始人还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它要修复与中国用户之间的关系需要时间;二是中国也不缺乏替代品,如全时、钉钉、腾讯会议等,中国本土巨头们也正在趁这个空档期抓紧占领市场。

Zoom今后与中国的关系如何?离开后,国内视频会议市场的蛋糕如何瓜分,那就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