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秦国本来就有任用外邦士子的传统。李斯的《谏逐客书》后,秦国更是成为了列国士子的汇集地。

那这个时候就来了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准备实现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此人到了秦国之后,身居高官却一言不发。他对秦国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了,但是他的身份却始终是像迷雾一般,我们也只能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来捕风捉影。

并且此人还很奇怪的一点是,就是他在秦国施展才能,得到秦始皇赏识后,却屡次逃秦,您说这是不是很奇怪呢?那这个神秘又奇怪的人就是魏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很多人在看到这名字的时候觉得这人很一般,但是如果讲到他另外一个名字,大家就会非常清楚,尉缭。没错,就是《尉缭子》的尉缭。

尉缭,本姓魏,名缭,战国兵家人物。秦王政十年,尉缭入秦游说,被封为国尉,所以称为国尉缭,又称尉缭。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有一统八荒之志的,那他当时拥有的是数代秦王积累下来的底蕴,还有悍勇的八百里秦川子弟,手下可谓是精兵强将无数。那实力如此强大的秦国,还缺少什么呢?缺少一个能够把秦国整合起来的战略家!

秦始皇自己出身于王室,虽工于心计,讲求政治谋略,但没有打过仗,缺乏带兵的经验。李斯等文臣也是主意多,实干少,真要上战场,真刀真枪地搏杀,一个个就都没用了。

这个时候,尉缭出现了。

尉缭入秦见到秦始皇便说:“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王,依秦国的强盛,各国诸侯就如同您的郡县似的,现在没那个诸侯国可以与秦国对抗。然,此时的强盛却是最危险的时刻。为了进一步说服秦王赢政,尉缭还特别举了三个例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在听完尉缭的叙述之后,确定了尉缭的真才实干,毫不犹豫的给了他国尉的职位。国尉是什么?国尉是秦国武官最高职位,相当于古代的兵马大元帅,也就是现在的军委主席,总领全国军事。

秦始皇知道,要完成统一大业,尉缭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史书上对此也有关的记载,说“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也就是说,秦始皇对尉缭言听计从,用平起平坐的礼仪对待尉缭。就连衣食住行,尉缭都和秦王是同等的待遇。这尉缭在秦国的待遇可真不是一般的高啊!

那您肯定要问了,秦始皇乃秦国之王,尉缭则一介布衣,秦始皇对尉缭如此器重,尉缭为什么还要屡次逃离秦国呢?

这是因为尉缭在与秦始皇交流的时候,从举手投足中,判断秦始皇的心态、性格、品行。尉缭认为这个人有求于人的时候,姿态会摆得极低。这不是谦虚为怀,不是件好事,而是件很可怕的事。

毕竟一个人的为人行事,无论是骄傲还是谦卑,都应该是适可而止,有度才是正常的,如果把骄傲和谦卑做到超出了底线时,那么对这个人就需要好好提防了。

尉缭通过秦始皇的低姿态中发现,秦始皇是一个意志坚强,欲望强烈的人,为达目的,他甘心低姿态,因为他有求于人,可一旦目的达到了,尉缭再没有利用的价值时,“得志亦轻食人”。

尉缭寻思着,如果有一天,秦始皇志得意满地得了天下,天下皆为他的俘虏奴隶了,他还会吝惜别人的生命、财产吗?因此,尉缭觉得这种人“不可与久游”并决定逃走。

那既然尉缭在揣摩秦始皇,秦始皇当然也会观察尉缭。尉缭的这点小心思,秦始皇早就观察到并且是了如指掌。

也就是说,秦王知道尉缭想逃,那么你逃多少次,我就阻止你多少次,反正我不能让你跑到敌国去强大敌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秦始皇对逃不走的尉缭不但不惩罚,还给他高官,但巧妙的是秦始皇给尉缭高官,却不给他实权,一切重要国事都由李斯执行。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更多的利用尉缭的计策。

尉缭也懂秦始皇的帝王术,也知道一旦被秦始皇利用完了,到了无可用时自己的下场会如何,所以他只能用一招对付秦始皇,那就是,从此不再出一招一计,不再有一言一行。这也是司马迁《史记》的到后来,对尉缭再没有一笔一划记载的原因,尉缭沉寂了。